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7~9日交节,标志着天气从此由热转凉,暑热消散,昼夜温差变大,夜里可以感觉到丝丝秋寒。从白露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内经描述此季节风物,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说。《礼记·月令》记载此节气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气温下降,首先要做好防护。添衣加被。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内经》有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此处的形寒,指的是着凉感冒会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造成很大困扰。当然,有些老寒腿、类风…

  • 什么是耳鸣、耳聋?耳鸣是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颅鸣”或“脑鸣”。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鸣与耳聋常常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发病,“耳鸣者,聋之渐也”。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发病机理基本一致。耳鸣耳聋既可以是多种耳科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如:西医学的突发性聋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等。患了耳鸣、耳聋怎么办?1.耳鸣耳聋病因复杂,应尽快去耳鼻喉科(专科)就诊,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2.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噪音环境等诱发和加重耳鸣耳聋的因素。3.尽早接受…

  • 老病号刘先生又得了肺炎,发现护士没有给他做皮试直接就输上了头孢,“以前不是一直先做皮试的吗?不皮试发生过敏怎么办?” 刘先生不放心,想找人问个清楚明白。头孢菌素与青霉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目前我国青霉素类药物说明书要求在使用前需常规做青霉素皮试。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均未要求用药前常规做皮试。头孢菌素皮试结果预测价值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也就是说,头孢皮试结果会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但发生的几率没有研究统计。而青霉素就比较清楚,其皮试的阳性预测值为 50%,阴性预测值为 70%~97%。近年媒体报道的使用头孢菌素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有没做皮试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也有作了皮试,用药后仍发生过敏…

  •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断肆虐。近来,南京、张家界、扬州等多地陆续出现本土病例,北京也出现关联病例。目前,引起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已经找到——“德尔塔”变异毒株。“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德尔塔”这一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2021年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大家对印度的去年疫情仍然记忆深刻,“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等特点。其传染性和传播能力的显著增强,使得短短10天内就可传至五、六代,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提高1倍。钟南山院士指出,由于“德尔塔”病毒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因而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目前,密…

  • 处暑,暑气隐退,正值新秋时分。根据我国古代汉语的解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慢慢转凉。中医学认为,此时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处暑以后,秋雨渐少,天气开始干燥,昼热夜凉,稍为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中医又有秋来“伏”不去的说法。因此,适当的调养尤为重要。需要如何去做呢?一、调起居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此时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的起居应做出相应调整,尤…

  •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的节点。此时,人体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进入阳消阴长的时期。但立秋并未出伏,暑热邪气仍然存在,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天气炎热,烤串、冷饮、 空调也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标配;加上夏季雨水较多,居处潮湿,都会导致体内产生或加重湿邪。湿邪与暑热邪气相互裹挟,难分难解,古人形容这种情况为“如油入面”,出现发热,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倦怠乏力、关节酸痛、脘腹痞满、胁肋疼痛、不思饮食、口苦、口渴、口粘,小便短赤不利、大便溏泄或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等临床表现。立秋后如何预防和祛除暑湿邪气?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居处环境潮湿…

  • 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肝脏的主要功能1. 代谢功能;2.分泌胆汁;3.解毒功能;4.免疫功能;5.凝血功能;6.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如何预…

  •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这是陆游在《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中对当时正值大暑天气的生动描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总结了大暑节气中的风物:萤火从腐草中孵化出来,土地潮湿天气闷热,时常有大雨出现。大暑,言暑之盛大也,“乃炎热之极也”,往往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节气。暑邪伤及人体,多出现一系列“上火”症状,如咽痛、失眠、壮热、烦躁等阳热表现。此时饮食宜吃苦味。苦味食物都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食用。如苦瓜、莴苣、公英、莲子心、绿茶等。另外,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天气的持续闷热会导致人体汗出…

  • PART 01孕期为什么会发生各种疼痛全身各种各样的疼痛是孕妈妈非常常见的主诉,例如手指疼,手腕疼以及各种腰疼等。孕期产生疼痛和不适的原因,大部分是由妊娠以后正常改变所致,并非器质性改变,所以一般采用非药物干预处理,如锻炼和理疗,严重的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造成这些疼痛的根本原因是妊娠期孕妈妈的身体发生了许多解剖结构和生理的改变。这些改变通常会影响骨骼肌肉系统,进而造成多种问题,如泛发性关节痛、背痛、耻骨联合分离、一过性骨质疏松和肌腱炎等。孕妈妈需要适应新的体形和激素环境的改变。妊娠期主要身体肌肉骨骼的变化妊娠期间,女性平均增重11.3-15.9kg,身体会发生重心转移,主要骨骼和骨盆会承受巨大压力从而导致…

  •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一对“难兄难弟”,通常会伴随出现且互相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其实是同一气道内的过敏性疾病,二者密切相关。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高危因素,鼻炎可以加重哮喘的发作,使哮喘的风险增加三倍,可使哮喘患儿入院的风险增加50%。目前超过80%的哮喘患儿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而过敏性鼻炎患儿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的也有38%。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上、下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其中包括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和喘息等症状,有的患儿还可以表现为揉鼻子和眼睛或挤眉弄眼,不断发清咽声。如能在发病早期对过敏性鼻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则可以改善共存的哮喘,减少哮喘的反复,甚至可…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人类祖先采用土圭测日影,从而确定了夏至。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至”为“极”的意思,夏至指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夏至过后,开始阳消阴长,湿热夹杂,最易患病。二、夏至养生根据夏至的特点,夏至后养生以“保护阳气”、“固护阴液”为主。1、起居 《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说明夏季起居,宜适当晚睡早起,并且合理安排午休时间,遵“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保持充沛的精力。同时,洗澡应以温水为主,要避免凉水洗…

  •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一词,表示物候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之后,天气渐渐变热,降水逐渐增多。相比之下,暑热之气重,湿邪较轻。因此,小满中医养生的关键在于防暑为主、祛湿为辅。一、饮食宜忌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搭配能够清热利湿的蔬菜、水果为佳。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鸭肉等。若体内热盛,可搭配苦味食物以清热解毒,如苦瓜、苦菜、公英等。若汗出过多,要多补充水分,可将荷叶、菊花、扁豆等清热解暑之品加入茶…

  •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黄帝内经》曰:“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季之应,养生之道也。 ”这段话告诉人们,要顺应这个季节气候炎热、万物蓬勃生长的自然状态,晚睡早起,多晒太阳,保持生活情趣,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一、饮食宜忌: 1.宜进食清淡食物夏初气候由春季多风向夏季炎热转化。饮食上应选择具有清淡的食品,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音同“训”,xùn)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等。不要过度进食辛辣性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以免上火。炎热的气候,可以适量进食水果,以解暑消夏。 2.忌…

  • 2021年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哮喘。目前,全球约有哮喘患者3亿人,许多国家的哮喘发病率已超过10%。我国哮喘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哮喘患者已近2000万人。哮喘也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若不积极治疗,约三分之一至一半左右将延续至成年。如有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明确诊断,实施有效治疗:对于突然出现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言语不能等。哮喘能防能治好,规范治疗最重要!哮喘的治疗方法: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发作期需要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