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 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 2023-01-29
2023年1月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2023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一、麻风病是什么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过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特别是多菌型病人)。直接密切接触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二、得了麻风病会有哪些症状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的疹子,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期拖延后会导致局部皮肤麻木、干燥、不出汗,有的麻风病人皮肤损害处会感觉不到冷热和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三…
-
第十五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 | 新冠感染后,咳痰总不好?白痰黄痰辨证治疗很重要! 2023-01-18
随着新冠疫情的进展,大部分人陆续中招,经过不懈努力后逐渐康复,但是康复后仍有一些遗留症状,其中一种难受的症状,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那就是,咳痰。痰,也被称为痰液,是呼吸道受了刺激之后分泌出的液体,一般包含病原微生物、炎症细胞、异物、黏液、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等成分。中医上认为望痰是望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黄痰和白痰是通过痰色鉴别,总体而言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具体可简单分为热痰、燥痰、寒痰及湿痰:寒痰:痰稀、色白、量多;热痰:痰稠、色黄;燥痰:痰少而粘,难于咯出;湿痰:痰稠色白量多,滑而易咯出。咳痰不止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服用化…
-
强壮身体,防治新冠,经络穴位保健不可少! 2023-01-13
《黄帝内经·刺法论》记载:“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疫病流行时期,要想不被疫毒感染,提高正气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人体的正气呢?以下经穴保健方法可以用起来。艾灸擅能驱湿寒,应对新冠有良方艾灸最能补人体之阳气,艾叶作为一种施灸材料,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等作用,中国用艾灸治病的传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古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尤其重视艾灸的作用。自古以来,艾灸疗法在防治瘟疫的实…
-
医心医意 | “阳过”后出现心悸胸闷一定是心肌炎吗? 2023-01-05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提到新冠感染者恢复期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一般发生在病毒感染的三周内,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加之媒体上报道的新冠阳康后运动猝死事件,让“心肌炎”一词成功进入“阳过”们的热搜榜。新冠后心悸胸闷一定是心肌炎吗?临床证实的心肌炎在SARS-CoV-2感染中仍然相当罕见,2022年4月国际医学杂志《循环》上发表一项研究,以欧美人群的回顾性国际队列研究,共纳入56963例Covid-19住院患者,明确诊断或很可能是心肌炎患者的患病率为2.4例/1000例。但实际情况确是不少“阳过”都出现了心悸、胸闷的症状,前往急诊就…
-
医心医意 | 咽痛咳嗽流鼻涕,茶饮药膳来帮助 2023-01-03
新冠感染中,几乎每位患者会出现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论哪种病毒,都会攻击人体最薄弱的地方。转阴了,如果不注意养护,很可能又会落下病根。因此,新冠康复期的养护尤为重要。针对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给大家提供相应的代茶饮及药膳饮食。 咳嗽一、风寒咳嗽一般风寒表现为咳嗽频繁,咽痒声重,痰白清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这时应吃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药食。1、生姜红糖水材料:生姜10片,红糖适量。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之。2、葱白糯米粥材料:长3厘米肥大葱白5段,糯米5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做法:将前三味洗净,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米醋,每日两次,趁…
-
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2022-11-22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结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Equalize”,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
“医”看就懂 | 讲究用药时间,提高疗效保安全 2022-08-08
口服给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药物口服后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再经过血液循环而分布至全身或局部发挥治疗作用。进食、服药时间、给药间隔等与药物疗效有密切的关系,正确选择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最佳时机显得尤其重要。大家对于“晨服、空腹、餐前”等这些概念及常规的给药间隔是不是很清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1、晨服:指早晨起床后服用的药物。长效降压药一般在早晨服用,可以控制血压高峰;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宜在早晨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速尿)为避免夜间多次起夜,影响睡眠和休息,宜在早晨服用;还有些药物与早晨进餐与否有关,例如优甲乐应在早晨餐前半小时服用;阿仑膦酸钠宜在早晨空腹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
-
“医”看就懂 | 什么是热射病? 2022-08-01
近期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发布超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温度超过40℃,地表温度超过60℃,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多地出现因热射病就医甚至频繁出现死亡病例。“热射病”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相关词条霸榜热搜,近日多地报告因热射病导致死亡病例,如四川某医院一天之内收治3名热射病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浙江省某医院近一周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位49岁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等。因此,知晓及普及相关热射病知识非常重要,今天和大家谈谈热射病及如何防治。一、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
-
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安“心”度夏? 2022-07-12
2022年6月23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京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推算心血管病现有患者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我国因病死亡病例心血管病占40%。我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5例死亡患者有2例就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死亡的主要疾病。因此,积极预防、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间窗,心血管病患者如何才能安“心”度夏呢?一、为什么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夏季高温下,心脏负担大。温度超过35度后,人体的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将比平时快3至5倍,回到心…
-
2022年全民禁毒宣传月 2022-06-17
2022年6月为全民禁毒宣传月,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利用此契机,发布新型毒品和合成毒品的禁毒知识,让每一个人享有绿色无毒的健康人生。
-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 促进母乳喂养,携手向未来 2022-05-20
母乳喂养是一种文化告别奶妈时代,建立原生家庭稳固的亲子关系,从亲自母乳喂养开始。“亲喂”是母乳喂养宣教中常提到的一个词,克服缺乳、乳汁不足、乳胀的最初困难,做到真正的“亲喂”,需要有母亲、家庭、照护者等所有人的坚持。月嫂或家人的过多代办,挤出乳汁,换入奶瓶喂养,不能称为“亲喂”。提倡母乳喂养源远流长,古时中医称人乳为仙人酒,人乳气味甘、咸、平,无毒。补五脏,悦皮肤,润毛发。中医有很多对母乳的盛赞,乳为血化美如饧;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血肉有情之品;乳母饮食,乳汁便通,儿食其乳,所感立应。母乳不仅仅是婴儿最天然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滋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类出生时的特点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许多重…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 2022-05-14
2022 年 5 月第三周(5 月 15-21 日)是第 8 届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核心推荐如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平衡膳食八准则——核心推荐】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核心推荐:●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核心推荐:●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
-
防治碘缺乏病日 | 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2022-05-14
2022 年 5 月 15 日是我国第 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 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2022-04-25
2022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全国人民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
2022年肿瘤宣传周 2022-04-18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春季养生三法 2022-03-31
一、茶饮护阳气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日照时间开始增长,气温逐渐升高,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开始活跃起来,与此同时,人体也伴随着自然界阳气的上升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中医素来有“春夏养阳”之说,人体中的阳气由春季开始逐渐生发,此时需顺应这种特性,将阳气养好,才能保证这一年阳气旺盛,保证四季之中的身体健康。这里我们推荐一款代茶饮,用以保护阳气,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组成:黄芪10g,麦芽5g,稻芽5g,谷芽5g,佛手5g,炒栀子3g。黄芪可以补气升阳;麦芽、稻芽、谷芽通于谷气,既能促进消化,又能顺应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此外麦芽还有疏肝的作用;佛手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炒栀子清心除烦,防止阳气过盛。如果乏力、食少,可以加大枣3…
-
2022结核病防治宣传海报 2022-03-23
2022 年 3 月 24 日是第 27 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
做烤瓷牙后还能做CT、核磁等检查吗? 2022-03-18
一般的金属材料具有顺磁性,对核磁共振磁场稳定性产生干扰或发生位置移动,但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金属、类金属则对核磁共振磁场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携有该类金属的患者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做烤瓷牙冠的材料有很多种,有些材料确实会影响核磁检查,影响最大的是镍铬合金,其次是钴铬合金。完全没有影响的是全瓷材料(氧化锆)和纯钛材料。贵金属材料如黄金,铂金等对核磁共振有轻微的影响。这些影响大多数是对图像的形成产生干扰,会使图像变形。图像变形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与检查的部位和牙冠的距离有关系,比如您检查的是腿部,那么您的牙冠即使用的是镍铬材料,可能对图像也没有什么影响。当然,如果您选择的是镍铬等合金牙冠,而您要做的是头…
-
糖尿病也会导致汗出异常吗? 2022-03-15
1、糖尿病汗出异常的原因现代医学的认识:引起多汗的原因多样且复杂,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失调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功能性失调 多与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而器质性疾病则与神经损伤有关。而糖尿病多汗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引起轴突和施旺细胞内部代谢异常及血管病变致供氧不足而使神经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的特异性多汗症。中医学的认识:糖尿病多汗症多可归入中医学“消渴病”及“多汗 症”范畴。中医认为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所致的病症。消渴病机 特点是阴虚燥热,阴虚…
-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关爱麻风患者 共创美好生活 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