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D)会引起痴呆,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认知功能衰退,推荐以下十种方法。01 坚持运动:规律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降低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02 长期学习: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接受教育都有助于降低认知能力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不断学习,就是不断地给大脑一定刺激,有助于预防痴呆,“活到老,学到老”。03 远离吸烟:吸烟会增加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而且吸烟的时间越长、量越大,对记忆的影响就越明显。戒烟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与未吸烟者相当的水平。04 关注心脏: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

  • “一身多病”每天大把大把地服药间断吃些中药和保健品饭越吃越少······你身边的老年人有这样的表现吗?“一身多病”的老年人,该怎么办?一身多病”是老年人患病的一大特点,又被称为“老年人共病”,是指一位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病,简称共病或多病共存。共病不但包括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还包括老年综合征。女性、社会经济支持较差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共病发病率更高。共病现象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隐患。共病之间可互不关联,也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它们可造成老年人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还会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复杂化,使得临床治疗更为棘手,增加住院率和死亡风险。与此同时,老…

  • 以下内容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段时间以来,“二阳”等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1.科学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或检测阳性期间;前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时;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应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2.注意手卫生● 外出返家;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触摸口、眼、鼻,咳嗽或打喷嚏;清理垃圾;接触快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等情况下,均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不用…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5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手卫生日。在提供医疗保健时如果能够正确操作手卫生,每年将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一项明智的投资,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清洁的医疗护理是对求医者的尊重,它同时还保护着医护人员及其他提供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现在已经到了世界各国从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关键时刻,加快落实并增加投资,以缩小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方面的差距。包括手卫生在内的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预防高达70%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世卫组织呼吁所有伙伴组织参与这一运动,加快推进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中实现有效的手卫生!以下视频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广大…

  • 2023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疟疾曾经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我国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疟疾发病人数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2010年不到1万。2010年我国政府全面启动消除疟疾工作,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2021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防控成果。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输入性病例,传播媒介等流行条件尚未根本改变,境外输入疟疾引起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入境人员的原始来源国…

  • 肿瘤防治宣传2023 年 4 月 15-21 日是第 29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此次宣传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每个人都应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贯彻癌症三级预防原则,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为进一步宣传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肺结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犯各个脏器,以肺部最为常见,可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结核病对个体健康危害严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肺部的结核病变不会自愈,而且会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肺结核主要经过空气传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

  • 2023年1月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2023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一、麻风病是什么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过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特别是多菌型病人)。直接密切接触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二、得了麻风病会有哪些症状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的疹子,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期拖延后会导致局部皮肤麻木、干燥、不出汗,有的麻风病人皮肤损害处会感觉不到冷热和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三…

  • 《黄帝内经·刺法论》记载:“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疫病流行时期,要想不被疫毒感染,提高正气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人体的正气呢?以下经穴保健方法可以用起来。艾灸擅能驱湿寒,应对新冠有良方艾灸最能补人体之阳气,艾叶作为一种施灸材料,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等作用,中国用艾灸治病的传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古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尤其重视艾灸的作用。自古以来,艾灸疗法在防治瘟疫的实…

  •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提到新冠感染者恢复期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一般发生在病毒感染的三周内,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加之媒体上报道的新冠阳康后运动猝死事件,让“心肌炎”一词成功进入“阳过”们的热搜榜。新冠后心悸胸闷一定是心肌炎吗?临床证实的心肌炎在SARS-CoV-2感染中仍然相当罕见,2022年4月国际医学杂志《循环》上发表一项研究,以欧美人群的回顾性国际队列研究,共纳入56963例Covid-19住院患者,明确诊断或很可能是心肌炎患者的患病率为2.4例/1000例。但实际情况确是不少“阳过”都出现了心悸、胸闷的症状,前往急诊就…

  • 新冠感染中,几乎每位患者会出现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论哪种病毒,都会攻击人体最薄弱的地方。转阴了,如果不注意养护,很可能又会落下病根。因此,新冠康复期的养护尤为重要。针对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给大家提供相应的代茶饮及药膳饮食。 咳嗽一、风寒咳嗽一般风寒表现为咳嗽频繁,咽痒声重,痰白清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这时应吃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药食。1、生姜红糖水材料:生姜10片,红糖适量。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之。2、葱白糯米粥材料:长3厘米肥大葱白5段,糯米5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做法:将前三味洗净,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米醋,每日两次,趁…

  •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结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Equalize”,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 口服给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药物口服后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再经过血液循环而分布至全身或局部发挥治疗作用。进食、服药时间、给药间隔等与药物疗效有密切的关系,正确选择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最佳时机显得尤其重要。大家对于“晨服、空腹、餐前”等这些概念及常规的给药间隔是不是很清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1、晨服:指早晨起床后服用的药物。长效降压药一般在早晨服用,可以控制血压高峰;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宜在早晨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速尿)为避免夜间多次起夜,影响睡眠和休息,宜在早晨服用;还有些药物与早晨进餐与否有关,例如优甲乐应在早晨餐前半小时服用;阿仑膦酸钠宜在早晨空腹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

  • 近期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发布超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温度超过40℃,地表温度超过60℃,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多地出现因热射病就医甚至频繁出现死亡病例。“热射病”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相关词条霸榜热搜,近日多地报告因热射病导致死亡病例,如四川某医院一天之内收治3名热射病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浙江省某医院近一周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位49岁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等。因此,知晓及普及相关热射病知识非常重要,今天和大家谈谈热射病及如何防治。一、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

  • 2022年6月23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京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推算心血管病现有患者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我国因病死亡病例心血管病占40%。我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5例死亡患者有2例就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死亡的主要疾病。因此,积极预防、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间窗,心血管病患者如何才能安“心”度夏呢?一、为什么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夏季高温下,心脏负担大。温度超过35度后,人体的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将比平时快3至5倍,回到心…

  • 2022年6月为全民禁毒宣传月,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利用此契机,发布新型毒品和合成毒品的禁毒知识,让每一个人享有绿色无毒的健康人生。

  • 母乳喂养是一种文化告别奶妈时代,建立原生家庭稳固的亲子关系,从亲自母乳喂养开始。“亲喂”是母乳喂养宣教中常提到的一个词,克服缺乳、乳汁不足、乳胀的最初困难,做到真正的“亲喂”,需要有母亲、家庭、照护者等所有人的坚持。月嫂或家人的过多代办,挤出乳汁,换入奶瓶喂养,不能称为“亲喂”。提倡母乳喂养源远流长,古时中医称人乳为仙人酒,人乳气味甘、咸、平,无毒。补五脏,悦皮肤,润毛发。中医有很多对母乳的盛赞,乳为血化美如饧;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血肉有情之品;乳母饮食,乳汁便通,儿食其乳,所感立应。母乳不仅仅是婴儿最天然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滋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类出生时的特点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许多重…

  • 2022 年 5 月第三周(5 月 15-21 日)是第 8 届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核心推荐如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平衡膳食八准则——核心推荐】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核心推荐:●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核心推荐:●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

  • 2022 年 5 月 15 日是我国第 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 2022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全国人民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