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园地 >>专题报道 >>医疗动态

党群园地

医疗动态

  •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联合神经外科二病区、神经电生理室、麻醉科、药剂科、综合医疗科、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采用多联药物加电刺激器植入手术救治了我院第一例肌张力障碍危象危重患儿,拓展了我院儿童神经重症的新领域。该例8岁患儿因肌张力障碍,长期药物治疗后症状反复加重,四肢抽动、不省人事,考虑为持续性全身性肌肉痉挛,呼吸及循环系统出现严重衰竭,经外院治疗一月余仍难以控制症状,后转入我院ICU。给予气管插管,稳定患者循环系统后,我院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多药物治疗方案以缓解肌张力障碍持续发作,避免因缺氧导致的并发症。随后,我院医护团队在全麻下进行电刺激器植入手术,启动神经调控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情况。同…

  • 泌尿系结石作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依据结石所处部位分为上尿路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下尿路结石(如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临床医师会根据结石的尺寸规划适宜的治疗策略。当前,治疗方案总体朝着微创乃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借助人体自然腔道深入体内,对泌尿系统结石开展碎石与清石作业。以往需经皮肾镜搭配输尿管软镜碎石或多次手术才能处理的病例,如今运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一次性实现微创手术目的,极大降低了大出血、尿源性脓毒性血症的发病风险,同时减少结石复发的概率。案例一患者,男,46岁,主因左侧腰腹部间断性疼痛10天。于我院查泌尿系CT示左肾鹿角状结石、右肾结石收入院。后在可控负压吸引下行输尿…

  • 12月1日下午,由北京急救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北京120网络急救讲师授课技能比赛之职业故事演讲比赛”在经开区急救中心举办。我院急诊科护士吴超代表石景山区参加比赛,并荣获三等奖。吴超以“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挽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为题,讲述其在冬日凌晨的一次急救任务中,凭借耐心沟通、细致观察和专业判断,成功救治一位服用农药百草枯的抑郁症患者,得到家属认可。据了解,服用农药等有毒物质的行为通常与罹患精神类疾病相关,且患者大多会隐瞒实情。作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具备敏锐观察力和专业判断力的同时,更要擅于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吴超以实际的行动、生动的案例、质朴的语言,真实刻画了院前急救人冲在死神前、守护每一个生命和…

  • 近日,一位患者因突发剧烈腹痛、高热、寒战及意识障碍,前往我院急诊就诊,经初步检查,诊断为尿源性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血压偏低、神志不清、心动过速、无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休克、昏迷、高钾、心衰、肾衰、肝损害),病情十分危重。为确保精准救治,我院迅速启动“多师共管”诊疗模式,组成多学科多专业综合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首先,由泌尿外科团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紧急行支架植入手术并解除泌尿系结石梗阻。随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并立即行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及稳定循环并多器官功能保护策略。通过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重症超声,精准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合理调节血…

  • 什么是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可吸收医用蛋白线埋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中,使其在吸收的过程中对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效应,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与针刺治疗相同的效果。穴位埋线的优点是?1、作用持久:线体在吸收过程中,可对穴位产生持久的、良性的“针感”效应。2、安全有效:埋线治疗由专业医生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针具等均为一次性,安全可靠。3、便捷省时:埋线治疗过程快捷,每次治疗约需20分钟,10-15天治疗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相对普通针刺而言,“跑医院”频次大幅降低,节约时间。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症有?穴位埋线疗法适应症广泛,适用于针刺治疗的多种疾病,如单纯…

  • 12月5日下午,我院在A楼2层报告厅举行“京津冀协同基层医疗服务团”授旗仪式。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伟,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玉琪教授出席仪式并讲话。院长助理李步满主持仪式。李伟在讲话中指出,按照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暨京衡“名片”工程的部署要求,医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健全稳定畅通工作机制,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辐射带动衡水地区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多惠及当地百姓健康。他表示,派驻人员具有高度的“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全院干部职工要学习并支持,医院也将统筹做好派驻人员的服务保障,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优质、高效进行。张玉琪教授指出,对口支援工作是医院…

  • 院内首例近日,我院普通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简称LPD),这不仅标志着医院在微创外科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更为复杂胰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LPD手术:微创外科的巅峰之作LPD手术被誉为普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因其涉及多个消化器官的切除与重建,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为严苛。然而,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L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手术的患者因皮肤及巩膜黄染持续1个多月、检查发现法特壶腹周围癌入院。法特壶腹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治疗难度极大。面对这一挑战,杜俊东主任…

  • 10月初,一位患者因高热来我院就诊,经初步检查,考虑存在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等病症,病情较为严重。经过抗感染治疗,患者感染指标明显下降,休克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病情逐步稳定,但患者精神状态虚弱,血压偏低,血管活性药物难以撤除。随即,我院启动多师共管诊疗模式,由西医师、中医师、药师、护师对患者进行综合诊疗,从不同角度提供诊疗思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院长助理、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主任医师李步满认为患者证属心肾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可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该注射液中的红参具有益气复脉固脱的功效;五味子可收敛气阴;麦冬可养阴生津,诸药共用,可达益气养…

  • 近日,我院接受北京市母婴友好医院市级评审。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伟带队迎检。李伟表示,医院高度重视母婴友好医院建设,在人才引进、科室建设、设施设备、绩效分配、环境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营造医院爱婴爱母友好氛围。专家围绕母婴友好支持、母婴友好服务、母婴友好文化、母婴友好环境等对产科门诊、儿科门诊、产科病房、产房、新生儿病室、院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检查后,医院召开专题会议,对专家在检查中指出的问题、提供的宝贵意见进行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下一步,医院将继续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工作,认真落实整改,进一步打造爱母爱婴的友好服务,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 我院接受北京市中医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巡查10月17日,北京市中医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来院巡查。医务处、心血管内科等陪同巡查。专家详细了解医院心血管介入工作情况,并先后到心导管室、病房、门诊及心功能室实地考察,围绕诊疗环境、医疗设备、专业技术水平、患者管理等进行整体评估,对我院在心血管介入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给予肯定,对在心血管介入业务中的中医药创新实践表示认可。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完善服务环节、强化技术优势、扩大影响力,更好为患者服务。我院接受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血液净化质控中心检查10月18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血液净化质控中心来院检查。我院医务处、护理部、血液透析室陪同检查。专…

  • 在医疗领域,病种质控检查作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10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来院开展2024年度病种质控检查。医院党委书记李伟、副院长冯兴中教授带队迎检。检查中,专家围绕病案质控、院感、检验与输血、护理、技术、病理、药剂、影像等8个方面开展检查、查找问题、给予指导,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提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李伟表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和有力保障,医院将按照检查结果和专家意见,持续改进工作、完善不足、举一反三,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下一步,医院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推动医疗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更…

  •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常期望在病情稳定时多储备一些常用药品,特别是对于行动有所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需求尤为迫切。近期,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系列文件,这一问题即将得到改善。9月10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北京市8类慢性病长期处方用药指南(2024试行版)》;9月20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我院积极响应上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慢病长处方工作。慢病长处方工作的落实关乎医保利民健民惠民的初心,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相关部门科室制定医院《慢性病长处方管理制度》,梳理我院长处方药品目…

  • 国庆假期无休,医者仁心再现,在国庆节假日期间,我院脑肿瘤科张玉琪教授团队成功救治两名生命垂危的年轻患者。两名患者,一名是大学生,一名是高中生,就在这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年龄不幸罹患恶性脑肿瘤。两个不同的家庭,有着相似的经历,均辗转求医,经历数月,均未得到有效治疗。最终,他们选择来到了我院向张玉琪教授团队求助。两名患者情况类似,均为颅内巨大肿瘤伴肿瘤卒中,出现因脑干受压,瞳孔增大,如果没有迅速得到处理,患者一般会在几小时内陷入昏迷,造成死亡。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张玉琪教授接到值班医生汇报,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组织团队进行术前准备,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张玉琪教授以高超的医术和团队成员、麻醉科的鼎…

  •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我院与山东省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联体合作项目启动会于2024年7月10日上午举办,双方就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目标等内容进行了商谈,标志着两家医疗机构在精神卫生领域深度合作的新篇章正式拉开帷幕。我院院长助理李步满主任主持会议,与会人员包括山东省临沭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冯波,山东省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书记郑波、副院长周传超、医务科主任李宝润,我院医务处处长王海连及助理裴育莹,精神卫生科主任刘破资教授、副主任冯坤、护士长徐波,副主任医师申晨煜、主治医师高维。李步满首…

  • 为加强医院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我院在端午节前成功进行二次院级急救应急演练。演练模拟了危重孕产妇、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旨在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和提升医院整体急救流程和团队协作能力。演练开始前,医务处及护理部针对常见案例制定演练脚本及演练打分表,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在模拟危急场景中,医护人员迅速启动急救预案,从患者入院、判断病情、实施抢救到患者转运,整个过程流畅而有序,医护配合、多学科配合顺畅。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演练结束后,专家当场进行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并提出改进措施。本次院级急救应急演练,不仅检验了现有急救…

  • 近日,在北京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北京地区中医医院首次病程记录范历征集”活动中,我院脑肿瘤科(神经外科四病区)的黄智敏医生书写的首次病程记录被评为“示范病历”。2024年正值我院“病历质量年”,我院高度重视此项征集活动,在4月中旬的医疗例会上,院长助理李步满组织医务处、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病案与统计办公室确定10个参评病种,收集20份临床推荐的病历,最终评选出前三名代表医院参加这次的评选活动,经过北京市中医病案质控中心专家评议,黄智敏医生书写的脑瘤被评选为示范病历,并颁发证书给与鼓励。病历规范化书写是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与质量建设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和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

  • 胃也会瘫痪吗?是的,胃瘫是老年医学科难以忽视的难题,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顾名思义,胃瘫就是胃失去了动力,难以将胃中的食物良好地消化并向下排入小肠当中,从而引起腹胀、呕吐、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病症。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这极高地增加了误吸发生的概率,从而增大了窒息、重症肺炎致死的风险,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胃瘫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约一半的病例未能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剩余一半的的病因主要包括糖尿病继发、药物损伤、手术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继发。常规的保守治疗有饮食调节、促胃动力药物等,对于轻症患者,效果尚可,但对于重度胃瘫的患者可能就需要进行胃切除手术了。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 我院普通外科闫巍主任医师团队近一年陆续开展了更美观更微创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单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减重代谢手术)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单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是一位因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及脂肪肝的中年女性。患者来自黑龙江佳木斯,为做减重代谢手术专程来到北京找到闫巍。患者比较在意手术后腹壁的疤痕,想做更美观更微创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一般的腹腔镜手术相比,难度更大,操作技术要求更高,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闫巍仔细地斟酌各方面条件后判断该患者符合做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指征,技术层面也完全可以达到。2023年3月29日,闫巍主刀成功实施了我院第一例经脐单孔腹…

  • 6月26日,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控中心来院,对我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开展的减重代谢外科专业诊疗业务进行现场评估。副院长冯兴中出席评估会议。普通外科二病区主任闫巍, MDT多学科团队成员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吕莺、急诊科副主任倪敏讷、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冯坤、普通外科二病区护士长崔春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评估会议。首先,闫巍就一年来我院开展减重代谢外科专业诊疗业务及其质控情况进行汇报,并接受评估专家对专业关键设施设备器械等硬件、临床SOP文件、手术资质、操作规范、具有我院特色的减重中西医诊疗指南等内容的核查。随后,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并核验了诊疗场所、硬件设备,开展患者访谈,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知、认可度及术后反应…

  • 根据《2023年北京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理论基础,我院自于7月11日启动三伏贴服务项目,今年的主题是“春夏养阳、未病先防”。我院副院长、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冯兴中教授认为,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三伏贴正是秉承此原理。夏天是一年四季当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三伏天又是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段,属于阳中之阳,三伏贴应天顺人、助阳化气,减轻因“寒”所引发的疾病,对提高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和防病抗病能力具有积极作用。7月11日“初伏”当天, 130余位患者来院接受了“三伏贴”首贴。图1 患者排队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 图2 患者扫码预约“三伏贴”;图3 为患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