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帕金森病患者在漫长的诊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以下简称调控中心)自2013 年成立以来,参与了清华脑起搏器的研发,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了脑深部电刺激(DBS)远程诊疗平台,创立了以中医现代医学影像、现代运动医学为基础的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评估技术。随着上述成果的应用,中心现已逐渐形成了帕金森病中西医多学科整合式诊疗体系。 帕金森病(简称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尽管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如何给患…
-
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于2022年8月16日在北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我院神经调控中心马羽主任入选“第五届人民名医· 优秀风范 ”荣誉称号!本次评选由王陇德院士、赵玉沛院士、董家鸿院士、葛均波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团联合主席,来自全国117个学科(含亚学科或重大疾病组)的186名学科带头人组成学术委员会,候选人依照参评标准经推荐、评议和审定程序,评选而出。马羽教授在颁奖现场马羽,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调控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
-
中国网财经9月14日讯(记者 杜丁)帕金森病(简称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尽管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诊疗一直是各国学者努力的方向。帕金森病中西医多学科整合式诊疗体系形成日前,记者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参与了清华脑起搏器的研发,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了脑深部电刺激(DBS)远程诊疗平台,为DBS应用及术后程控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础。该中心创立了以中医现代医学影像、现代运动医学为基础的帕金森病中西医结…
-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意义重大。全国医务工作者会牢记党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创新发展。今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开展庆祝活动,评选“特色科室”优秀代表,意树医师队伍正气,立优秀医师典型,传医疗工作正能量,强杏林团队凝聚力。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被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特色科室”荣誉称号。 医师节当天,马羽神经调控团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得到全国病友的祝福和信赖,团队定将不忘初心,勤而善悟,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病痛。
-
2017年4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金森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有超过2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每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位帕金森患者。很多人在被确诊为帕金森后,情绪不受控制,有着强烈的悲观意识,对生活没有信心……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它?目前有哪些手段可以控制帕金森病情?《健康加油站》邀请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电生理/调控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马羽,跟您说说:帕金森并不可怕! 转自 健康加油站 2017年4月报道
-
从五年前起,吉林的多家媒体就关注到了一位特殊的女孩:9岁起就身患“怪病”的付淞予,她奇怪的病情和可怜的身世引发了很多关注,媒体称她为“震动女孩”。如今,在经历了多年磨难后,付淞予终于在脑起搏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更让人惊喜的是,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妈妈梦! 2014年2月《新文化报》报道肌张力障碍患者付淞予脑起搏器手术后终于圆了妈妈梦震动女孩”的辛酸往事 付淞予和妈妈付贵春,住在长春市团山小区的一栋居民楼里。只有一室的小房子,让母女特别喜欢。“不管怎么样,总比常常搬家要好。”付淞予抱着妈妈的胳膊,笑着说。她是个坚强而且乐观的女孩儿。白皙而干净的脸,一双大大的眸子,闪着光亮。微笑时,露出两颗虎牙。 母女俩日子过…
-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帕金森日”。目前,全球现有57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患病人数约260万,居世界首位。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然而,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较低。最新发布的帕金森病大众调研报告显示,90%的受访者不了解帕金森病,超七成受访者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明显误区。伴随该病患者渐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正确认知和治疗这种疾病,成了患者和家属共同关心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帕金森病初期常被误当做颈椎病、抑郁症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至65岁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
-
本报讯(记者 童曙泉)日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产学研”合作将加快神经调控领域新产品临床转化,癫痫、抑郁、尿失禁、疼痛过敏等传统手段难以治愈的神经类疾病,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出现新的治疗技术。 据介绍,神经调控是利用植入性或者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症状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疾病(例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今后神经调控的治疗范围,也将从目前的运动障碍疾病,逐步拓展到抑郁、癫痫、尿失禁、疼痛等多方面的治疗。 “这些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上述疾病的现…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由清华大学精准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脑科学(疾病)实验室医学副主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电生理室主任马羽教授和工科副主任刘长松教授联合组织的重塑大脑,重塑神经——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脑科学(疾病)创新研讨会暨“彩虹工程”医工结合沙龙第15期于10月13日在医院报告厅举办,圆满结束。会议严格遵守防疫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我院院长张玉琪教授、副院长冯兴中教授,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何作祥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殷雅俊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何乐老师受邀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致辞和分享。神经电生理室主任马羽、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长松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
2018年6月1日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建科五周年的日子。从建科伊始我们就决心专注于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并以此作为科室成员终身的职业追求。弹指一挥间,五年的时间飞逝而过,回首走过的道路,我们很庆幸自己依然坚守着初心。 五年来,神经调控中心手术患者近500例侧,程控院内、外患者3000多例次。科研已取得结论并应用于临床的有手术C型切口改良、变频刺激解决帕金森冻结步态、与清华大学核磁研究中心开发多模融合手术规划软件避免术中颅内出血的精准医疗软件。目前在中医治疗帕金森和术前核磁评价方面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并已取得初步的结论。编写印刷了帕金森科普手册(术前、术后两册)。承接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多项。…
-
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洪波教授(图中左一)、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教授(图中左二)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张玉琪教授(图中右三)出席揭牌仪式 4月20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与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该合作项目旨在加快我国神经调控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转化,实现术后程控医疗人才规范化培养。新成立的临床转化与程控培训基地依托于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玉泉医院各自的资源优势,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跨院系“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典型案例。 仪式全程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马羽主任主持,会后马主任表示将配合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做好临床医学转化及…
-
最美人间四月天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据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病患超过300万,每年新发患者人数超10万人;世卫组织专家预测,至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500万人。第十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 4月11日,第十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马羽主任受邀出席,与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神经调控技术科研工作者、以及来自全国的数百名帕金森病患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帕金森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莅临论坛并致辞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教授回顾了往届论坛精彩瞬间 …
-
“医疗以人为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在2017岁末发起成立了术后患者关爱中心,旨在为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患者接受脑起搏器治疗后,实施“疾病终身托付式管理”。实现这一承诺,不仅需要准确的手术操作和丰富的术后程控经验,也需要好的脑起搏器设备的承载,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秉承“爱人如已、起搏希望”的理念,研发出新一代的脑起搏器(DBS)设备G102RZ, 不仅大大延长了脑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承诺20年的质保承诺,而且从机器的性能和程控性能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进。20年质保,不仅是品质,更是服务的承诺。 (玉泉病友关爱中心会员卡)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作为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临床转化基地…
-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马羽做客北京广播电台《我爱问医生》栏目,同时做客的嘉宾还有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毅,北京广播电台金话筒主持人苏金平老师。 在《我爱问医生》栏目中,两位专家携手解决帕友们和广大听众朋友们有关帕金森病的疑问,一起来说一说“颤抖”的生命也能活出精彩。 帕金森病被称为是“沉默的杀手”,甚至被冠以“慢性癌症”之名。但其实帕金森,并不可怕!虽然目前不能治愈,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手段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比如现在的脑起搏器变频刺激疗法。当然在有效的外在手段基础上,也少不了患者积极的心态。转自 北京广播台《我爱问医生》报道 2016年4月
-
2021年4月16-17日,马羽神经调控团队再次来到东阳,这次不仅带来了医护团队,更是首次将“HEMA影像”带到东阳。 神经调控团队抵达义乌机场“HEMA影像”是何乐、马羽两位医生通过多年磨砺,累计1000+病例的临床实践成果。针对运动障碍类疾病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定制精准化诊疗方案,改善血脉平衡、逐步恢复脑功能,最终达到全脑平衡,改善身体机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HEMA影像”作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标准的术前筛查项目之一,已经为几百例的手术患者保驾护航,下面让我们跟着马羽、何乐两位专家,感受本次活动的风采。 HEMA来了 马羽主任重点讲解了帕金森治疗的难点——运动并发症,讲解了其原因、用药、以及DBS手术治疗等综合诊疗…
-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宫晓倩)3月23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远程程控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通过该中心的远程程控系统,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接受医生的术后程控治疗,减少了远途就医的烦恼。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远程程控中心揭牌仪式脑起搏器治疗术后程控很关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人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发生帕金森病的人也渐渐增多。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 据了解,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症状。目前针对该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的治疗。 “患者早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
打破美国技术垄断的“北京制造”脑起搏器,又在全球首创变频刺激治疗方法,可使“耐刺激”的帕金森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马羽介绍,对于帕金森病晚期常见的冻结步态等“中线症状”,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现有的脑起搏器高频刺激,都无明显改善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清华研发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变频刺激概念并付诸临床实验,目前已取得阶段成果。转自 北京日报 2016年4月12日报道
-
2019年6月22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大型发布会:玉泉病友关爱中心沙龙-北京站 暨HEMA影像发布会成功举办。感谢远道赴京参会的朋友以及在直播前陪伴的大家伙儿们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调控中心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DBS手术患者口碑位列前排的现状成因会议开场,马羽主任把她的治疗理念与团队建设前因、现状和大家娓娓道来。她用了“过六关”来形容并讲解。第一关,解决DBS术后程控难的病人;第二关,千锤百炼出一只配合紧密的“手术团队”;第三关,如何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第四关,如何延长患者的“疗效寿命”;第五关,基因的解读;第六关,相同方案不同疗效,差异在哪里?个体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每一关都是一…
-
(神经调控中心远程现场) DBS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程控医生的调控治疗,通过调整刺激参数,与药物配合,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持续进展,术后程控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的治疗行为。但DBS适应症的患者往往行动不便,多次往返医院,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同时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解决患者出行难、成本高的问题,“远程程控”技术应运而生。“远程程控”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程控医生与患者实现在线交流,并最终完成编程和调整的全部治疗过程。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的马羽大夫经过十数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在DBS术后程控领域内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同时通过精…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爱人如己,启搏希望”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图为玉泉医院马羽主任讲解变频刺激的临床进展。 变频刺激的概念由北京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并由马羽主任首次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高频刺激能够长期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运动迟缓、震颤和僵直等临床症状,可是对冻结步态的疗效不佳。低频刺激对冻结步态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足之处也较明显,疗效持续时间也较短。而变频刺激既可保留高频的有效性,又通过低频弥补高频刺激的不足。变频刺激现正逐渐应用到临床中,这给帕金森患者带来了福音。(转自新华网 2016年4月9日报道,摄/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