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远程程控中心成立

字号:+-14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宫晓倩)3月23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远程程控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通过该中心的远程程控系统,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接受医生的术后程控治疗,减少了远途就医的烦恼。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远程程控中心揭牌仪式

脑起搏器治疗术后程控很关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人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发生帕金森病的人也渐渐增多。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

据了解,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症状。目前针对该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的治疗。

“患者早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的疗效就会越来越弱,相应的副作用也会出现,例如症状控制得不理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马羽介绍,脑起搏器治疗则避开了药物的副作用,通过在大脑的特定核团中植入电极,并给予一定的电刺激,抑制帕金森病的颤抖、僵直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马羽表示,植入脑起搏器并不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结束,之后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脉宽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过程叫做术后的程控,“术后程控才是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开始”。

“远程程控”搭建医患空中平台

据了解,由于患者情况不同,术后程控参数调整的范围也不同。“这就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因此在过去,到医院进行术后程控成了脑起搏器治疗的帕金森患者的必需工作。”马羽说。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张玉琪坦言,医院中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自于全国各地,对于行动不便的、外地的患者来说,每次到医院进行术后的参数调整,往往都要专人陪同,这不仅需要承担治疗费用,而且需要承担很多其他的经济成本。

一项分析数据表明,一名家属陪同患者来到北京的医院进行术后程控的总费用平均约计每次3000元,其中包括交通费、误工费、伙食费、住宿费等。

“有的患者因为路途遥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术后两年没有到医院随访,这使得患者的症状没有很好地控制,没有获得脑起搏器手术应该有的受益,这很可惜。”马羽举例道。

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郝红伟教授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清华大学研发出脑起搏器远程程控技术。患者在家中,通过一台患者控制器和手机,在有4G或者无线网络的条件下,就可以接受到医生在北京的远程诊断和程控治疗,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持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远程程序控制的尝试,从2014年至今近三年的时间中,陆续为100多位患者进行了超过200例次的远程程控。

马羽指出,通过远程程控,我们可以及时免费地为患者进行远程服务,不仅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节约了不少的开支。

“‘互联网+’延伸到帕金森病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希望远程程控中心的成立之后,能够将这一技术在全国广泛应用,将来使全国各地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张玉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