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园地 >>专题报道 >>“医”看就懂

党群园地

“医”看就懂

药师说药 | 世界镇痛日--认识疼痛,告别“忍痛”

来源:药剂科 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5年10月20日是世界镇痛日,该节日由国际疼痛学会(IASP)于自2004年设立,将每年10月第三个周一设为此日,今年主题为“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周定为“中国镇痛周”,旨在推动全民疼痛认知提升与规范化诊疗。

微信图片_20251024090127.jpg

01 疼痛是什么?

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疼痛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这正是人体警报系统的本质。疼痛,作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却常被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划分为五级,临床常用数字评分法进一步细分疼痛程度。2023年我国慢性疼痛相关住院患者达2615万例,“能忍则忍”是普遍误区。中重度疼痛或持续超3个月的慢性疼痛,不仅会引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神经重塑等不可逆损伤,甚至掩盖重大疾病信号,如颈肩痛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腰痛或与肾脏病变相关、腹痛需警惕急性阑尾炎等脏器急症。

微信图片_20251024090152.png

02 疼痛你“忍不忍”? 

许多人在面对疼痛时,常选择“一忍再忍”。然而,疼痛不应被盲目忍耐。尤其是中/重度疼痛、慢性疼痛应尽快就医,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些疼痛还可能提示严重疾病,例如:腰痛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颈肩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腹痛可能提示急性阑尾炎等更需要及时就医。

03 常用的镇痛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但可能引发胃肠道刺激,建议餐后服用。

阿片类药物:

中弱阿片类用于中度疼痛,强阿片类限于癌痛、术后剧痛等重度场景,属国家严格管制药品,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以规避成瘾风险。

特殊类型镇痛药: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药可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慢性疼痛。

04 关于止痛药的常见误区:

微信图片_20251024090201.png

误区一: 一疼就吃药,不看医生,不看药物说明书。

自行服用镇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不对症、不适量地使用镇痛药不仅不会减轻疼痛,还会增加身体负担。

误区二: 多种镇痛药混着吃,效果“加倍”?

实则不然,反而会使风险加倍! 相同药理作用的镇痛药联合服用,非但止痛效果不一定增强,反而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极大增加,例如同时服用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肝肾损伤等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如果慢性疼痛患者发现止痛药效果不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大剂量或更换其他止痛药物。

误区三: 一痛就吃头孢消炎?

头孢类药物是抗菌药物,仅可以消除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并不是镇痛药,疼痛盲目服用抗菌药物往往没有益处,反而会掩盖疼痛本来的病因。

误区四:癌性疼痛患者,担心成瘾拒绝服用镇痛药?疼了再吃药,不疼不吃?

阿片类药物确实有成瘾风险,但本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急性剧痛是安全有效的。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药品、适宜的剂量及用药间隔,不用过度担心成瘾问题。

遵循“按时给药”原则是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基石。即应按规定时间规律服用止痛药,而非在疼痛发生时“按需给药”。这样才能维持血液中稳定的药物浓度,实现对疼痛的持续、稳定控制,有效预防剧烈疼痛的反复发作。

我院药剂科积极响应世界镇痛日主题,持续开展镇痛药物合理用药宣教。遵循《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中“早期干预、联合用药、个体化调整”原则,优先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结合方案。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用药指导,助力构建疼痛管理体系,让科学镇痛惠及更多人群。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疼痛管理领域,通过不断强化宣教与规范用药指导,提升公众对疼痛的正确认知,推动疼痛管理朝着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远离疼痛困扰,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