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健康促进丨白露养生——玉露生凉时,滋阴防燥正相宜
9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白露时节,暑热渐退,秋意渐浓,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增大,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出现晶莹露珠,故得“白露”之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中的千古名句,描绘的正是这个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
01 白露节气易患疾病
白露后气候干燥,人体易被“秋燥”侵袭,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此即医书所载:“燥胜则干”。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也进入高发期。昼夜温差增大,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心血管疾病。此外,胃肠道对寒湿天气敏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冬养阴”,养生当以滋阴防燥、保暖防寒为重点。
02 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 茶饮推荐 ·
百合银耳茶
取百合10克、银耳5克,冰糖适量,煮水代茶饮。可滋阴润肺,改善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恰合《本草纲目》“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之载。
桑菊薄荷茶
桑叶5克、菊花3克、薄荷叶2克,沸水冲泡。适合感受秋燥后出现轻微咽喉不适、头晕眼花的人群,呼应《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
· 药膳调理 ·
山药枸杞粥
山药100克、枸杞15克、粳米50克,一同煮粥。可健脾益胃、滋补肝肾,适合脾胃虚弱者。李时珍赞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莲子百合炖瘦肉
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肉200克,加适量水炖煮。有清心润肺、安神止咳之效,正合《本草拾遗》“莲子令发黑,不老”之养生智慧。
· 中药香囊 ·
可选用藿香、艾叶、苍术、白芷、菖蒲等药材制作香囊随身佩戴。这些药材气味芳香,具有化湿浊、驱蚊虫、防感冒的功效。
03 适合白露节气
调理的经典方剂推荐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燥邪当令,最容易引发肺系疾病和脾胃不适。因此,经典方剂的选用也围绕 “温润肺胃、滋阴防燥、兼固肌表”的原则。
应对凉燥犯肺:杏苏散
适用症状:白露后,天气转凉,感受的是“凉燥”。表现为轻微发热、怕冷、无汗、头痛、鼻塞咽干、咳嗽痰稀、口干但不喜多饮。
滋养肺胃阴津:沙参麦冬汤
适用症状:这是应对“秋燥”伤及肺胃阴津的经典基础方。适用于干咳无痰或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燥、口渴喜饮、舌红少苔等典型燥象。
调和营卫,固护卫阳:桂枝汤
适用症状:白露昼夜温差大,人体腠理开合容易失调。对于平时体质偏弱、卫外不固的人群,容易出现微微恶风、汗出、偶尔喷嚏、鼻流清涕等“表虚不固”的感冒前兆症状。桂枝汤被尊为“群方之魁”,通过调和阴阳来增强人体自身的抗邪能力,正如其服药后要求的“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旨在培补中焦,非常适合季节交替时预防外感。
温中补虚,建中益气:小建中汤
适用症状:脾胃虚寒之人,在白露时节更易感到不适,如腹部隐隐冷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全方重在“建中”——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犹如为身体打造一个内在的“小暖炉”,能够温煦中焦,散寒止痛,为秋冬之际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能量基础。
以上经方虽好,但中医讲究‘一人一方’,精准辨证才能见效。通过经络检测,可以辅助评估您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判断您是肺气虚、脾胃弱还是津液亏;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可以直观查看您身体各部位的寒热分布(如脾胃区是否寒象明显,肺区是否燥热),为选用杏苏散还是沙参麦冬汤、桂枝汤还是小建中汤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经络检测仪
通过检测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状态,评估脏腑功能,及时发现气血失衡问题。正如《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通过人体表面热分布变化,评估体质偏颇和健康状况。该技术可直观呈现《素问·调经论》所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的体质状态。
白露时节,正如陶渊明诗云:“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建议大家顺应自然,早卧早起,保持情绪平稳,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为健康度过秋冬打下坚实基础。愿您在这个金秋时节,都能保持“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平和心境,安然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