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家长的配合

字号:+-14

首先,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和紧张抽动的症状,而是仔细观察和分析引起抽动可能的原因,并改善家庭环境,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

  • 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诱发抽动的原因。有些原因对成人来说微不足道,如同学的冲突、电视中紧张的镜头、经历害怕的事件,但对儿童来说可造成心理紧张而产生抽动,若能消除引起紧张的这些心理因素,抽动症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 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联系协同解决。
  • 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正确的对待方法。

其次,对抽动的儿童,家长不要训斥和批评,也不要过分关注和提醒。要多给孩子关怀和爱;应耐心帮助、体贴安慰、循循善诱的教导。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

  •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
  • 家长应从生活及学习等方面减轻患儿的思想压力,学校老师要适当的关心、帮助患儿,避免学习负担等引起病情加剧,
  • 不要在患儿面前讲此病的难治性。
  • 万一孩子病情复发,千万不要训斥、挖苦患者。这些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变得悲观、厌学、厌世、认为所有人都是敌人(包括父母在内)。
  • 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会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加重症状的发作。案例显示。虽然对一些孩子批评后可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失,但过后会出现“反跳”现象而使症状更加严重。
  • 要理解他的暴躁,主动分担他的痛苦;与他(她)的老师及同学沟通,请他们理解并尽量容忍你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他会逐步改变。 
  • 抽动症一般在青春期到来时减轻或痊愈。关键在于14岁之前的治疗与疏导。 
  • 不要认为孩子有病就过分溺爱,顺从。此类患儿多任性、固执,如不注意纠正,易有不良倾向。
  • 家长可以把病情适当地告诉患儿,当孩子知道自己的疾病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 另外,对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用行为治疗。

近年报道对于抽动障碍的患儿应采用相反习惯训练的行为疗法,采用了此疗法并配合药物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具体做法为,当患儿出现发声抽动时,则对患儿进行有规律的闭口动作训练,当患儿出现腹肌抽动时,对患儿进行节奏缓慢的腹式呼吸训练,从而减轻抽动症状,另外可采用松弛训练疗法,当患儿抽动症状频繁出现时,可让患儿进行松弛训练,教患儿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上下肢、全身肌肉进行放松,闭目进行想象,如想象在大海边的情景,另外还可训练患儿深呼吸放松法,让患儿站立,双肩下垂,闭目慢慢地做深呼吸,以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减少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患儿所出现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根据此情况,父母可进行正确的行为治疗,当患儿出现各种抽动症状时,父母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给其讲故事、与其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


生活规律化

对于儿童本人来说,要合理安排日常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活动,避免过度疲劳、情绪紧张及各种心理刺激。

  • 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
  •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 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 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包括自尊、自信、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活动和能力,离开家庭结交朋友的能力。
  • 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 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启发孩子建立住处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 配合一些按摩,增加亲子关系。
  • 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