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
中西医整合模式 高效诊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在漫长的诊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以下简称调控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参与了清华脑起搏器的研发,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了脑深部电刺激(DBS)远程诊疗平台,创立了以中医现代医学影像、现代运动医学为基础的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评估技术。随着上述成果的应用,中心现已逐渐形成了帕金森病中西医多学科整合式诊疗体系。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 马羽
帕金森病(简称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尽管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已有近 200 年历史,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诊疗一直是各国学者努力的方向。
早期提高诊断准确率
帕金森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同时患者还会伴有嗅觉减退、快速动眼睡眠行为异常、便秘、抑郁等的非运动症状。由于这些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且与老年人常见衰老或其他疾病症状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比如,以肢体疼痛、动作减缓、步态异常起病的患者多会选择在骨科、中医科、普通内科就诊,较容易被误诊。
为寻找更客观、直接的诊断线索,调控中心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中心合作,创立了“HEMA 影像”,即运动障碍疾病 DBS 手术诊疗与评估分析技术,利用多模态核磁成像技术,建立血脉—神经—功能的磁共振影像技术检查综合模型,实现了中医诊疗的可视化评测,拓展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影像结合的道路。
HEMA 影像检查不仅能够获得常规的头部核磁共振结构像,还可借助斑块内出血成像(SNAP)等功能核磁共振手段,有效评估患者颅脑功能,排除锥体系疾病和其他颅脑器质性病变,在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的同时,对患者的病因提供个性化的解读。
中期用药治疗合理化
帕金森病患者确诊后,合理用药能够延缓病情进展。作为一种慢性病,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展不同,且总 体 病 程 在 不 同 阶 段 都 会 有 所 变化。在不同阶段,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相互交叉,药物治疗有时无法兼顾。
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中医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着一定疗效和优势。实际上,在帕金森病药物和手术治疗中,中医的治疗思想和西医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不谋而合。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并且中医药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为完善患者的全程管理模式,中心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管理中,引入了中医药技术。具体操作中,采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双重诊断、结合辨证论治的模式,从疾病和证候,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把握疾病特征。在治疗中,运动症状治疗以西医为主,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以中医为主,制订个体化整合式治疗方案。如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期、病情变化及疾病快速发展期,采用“辨病为主,辨证为辅”诊疗模式,以西医及手术治疗为主要干预手段。在疾病发展相对稳定期,采用“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的诊疗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稳定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围手术期,探索了中药、传统针灸、按摩、呼吸疗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初步建立了相关的临床诊疗路径。
经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减轻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尿频、多汗、失眠、幻 觉、体位性低血压等,同时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减缓帕金森病发展,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有益。同时中药可以提高西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疗效,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对西药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和西药有很好的互补性。针灸、穴位注射、推拿、药物外治以及太极拳等,都对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及增强患者的体质有一定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通过HEMA影像评估病情,进而调整颅脑循环系统的平衡,逐步改善患者脑功能。这不仅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也有望扩展到其他运动障碍疾病治疗中。
后期手术精准化
作为慢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案。临床用药治疗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为主,初服时疗效明显,但随着用药期的延长,疗效会有一定减弱,出现运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明显,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多种负担,包括心理、生理以及经济等方面。此时,往往需要进一步考虑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一种神经调控疗法,现已成为治疗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手术治疗时,若手术时机把握不好,术前评估不明确,手术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手术治疗后的程控环节往往被很多患者忽略,不少患者觉得只要手术定位准确就能一好百好,只有手术效果不理想时才想通过程控解决问题。我们在长期的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发现,帕金森病的诊断、用药、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手术及术后程控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难以使患者获得稳定、持续的专业治疗,难以有效改善其症状并提升综合生活质量。
调控中心通过将神经电生理与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结合,建立了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客观评价技术及指标。经过近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这一手段可以改良手术机器人在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定位技术,显著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长,使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事实上,不只是中西医结合,在我们调控中心,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支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神经调控、神经心理、中医及康复临床等多学科成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大家携手建立的“多学科综合,全程管理”帕金森病诊疗模式,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体化评估。团队应用先进的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技术,针对功能神经性疾病开展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为患者提供细致、专业的中医、神经心理、康复治疗等,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