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对外交流丨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来院访问考察
9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顾问委员会”)一行来院访问考察。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教授,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伟,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玉琪教授,总会计师袁继英等陪同考察。
顾问委员会先后到功能神经外科、脑肿瘤科、癫痫中心、产科、治未病科等重点和特色科室,围绕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打造、中西医交叉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医工融合+临床转化”的创新实践、多学科多专业协作医疗探索等进行考察交流。
功能神经外科负责人马羽教授介绍了以“中医改善功能、西医调控指标”为理念,在帕金森病、脑瘫等功能性脑病领域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联合研发的影像引导下脑功能调控评估方案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维和医工结合转化的良好成效。
脑肿瘤科马昱堃博士介绍了科室的医疗特色优势、科研教学成果及复杂病例成功救治经验,聚焦在围化疗期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作用展示了中西医协同诊疗的具体实践,顾问委员会还就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个体化临床治疗策略进行深入交流。
癫痫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一鸥介绍了多学科协作的癫痫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中药干预调节患者生理指标的独特优势等。科室通过持续推进中医技术与医工融合的深度结合,促进疗效显著提升,同时将线上远程、AI辅助等融入诊疗环节,推动科技创新。
产科主任王艳琴全面介绍了“中医特色+西医技术”全孕期保健服务体系及24小时无痛分娩服务,使超半数孕产妇在中医药汤剂和适宜技术帮助下得到妊娠期调理。顾问委员会还现场观摩了针灸治疗、并与产妇交流,深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疗效。
治未病科主任李步满博士介绍了治未病健康管理特色诊疗评估、调理干预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经络检测仪、目诊仪等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评估设备,针灸、拔罐、耳穴治疗和隔姜灸等传统中医技术,以及五音疗愈、高压电位治疗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医师对患者体质状况的把握,提升诊疗效果。
顾问委员会对各科室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创新实践表示高度赞赏,对针灸在临床中的适宜应用、中医调理提升患者围手术期状态,以及中西医在住院治疗全流程中的角色协同、院企合作研发模式和前沿治疗路径的落地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此次访问交流,增进了清华医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与国际医学前沿的协同互鉴,也为顾问委员会向清华医学发展提供国际化智力支撑给予了精彩的实践样本。
未来,医院将秉承“强专科、优综合、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理念,锚定中西医结合医院“四位一体”建设目标,着力提升区域中西医协同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清华医学的重要发展极,助力清华医学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积极走向世界。
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
清华大学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于2023年正式成立。委员会汇聚全球顶尖学术医学智慧,将为清华医学在教育、科研转化、临床应用、园区建设等核心领域提供高层次的咨询建议与支持。成员包括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曹文凯教授、爱丁堡大学校长彼得·马斐森教授、墨尔本大学健康学术中心执行主任约翰·萨维尔教授、新加坡新保集团董事会高级顾问黄瑞莲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沈祖尧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何大一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
本次考察访问是国际顾问委员会2025年会议的重要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