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患者故事-周铁芳】一次难忘的“核磁共振”经历

字号:+-14

前几天看了患者群里玉泉医院发出通知:由于清华大学影像中心核磁共振仪器升级,玉泉医院dbs手术延迟到12月15日。看到这个通知,使我想起了我在清华大学做

核磁共振的经历,虽然一年多了,但是记忆犹深,难以忘怀。

我是一名有十年病史的帕病患者,于2017年9月12日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由马博及团队实施DBS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至今一年过去了,我和正常人一样,想干啥,就干啥,充分享受高科技给我带来的幸福生活!

在此,我衷心感谢掌握着高科技的人——马博本人及其团队中的每一名年轻可爱的成员!

实施手术的过程非常轻松,就好像做了一个梦,梦醒手术结束。由于手术之前看了一些有关手术后的患者描写手术时经历了“钻头骨”声音,手术前,我跟马博顺便提了一句,马博记住了,手术时,关照麻醉师多给了点麻药,就有了我上述所说在睡眠中轻松加自在安度手术的过程。

9月11日即手术前一天,为了赶在早高峰前到达清华大学,我们一家三口一大早提前打车,在早晨6点多就到了影像中心,时间太早还没有开门,好心的看门大爷还是开门让我们进门等候。

帕病患者做核磁共振有二个环节:不吃抗帕药做和吃完抗帕药后再做。难就难在第一个环节,不但不能吃药,当日零点后不能喝水吃东西。

对于没有抗帕药支撑下的中晚期帕病患者行动异常艰难,为了不误事,从零点后我基本就没有停下来,在病房做着各种动作使身体保持着能够行动的状态,一直到了影像中心,进了大门后还是延续做不间断的运动,好不容易挨到了上班时间,由于核磁共振工作间不允许病人家属进入,在没有人搀扶下我是几个大步跑进了房间,在这我遇到了马博团队成员之一,小周大夫。周医生像亲人一样,帮我脱鞋,扶我到床上躺下并且安慰着我。

因为在做核磁共振时需要把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还要带上头罩,身体不能动,不能随便咽口水,更困难的是没有抗帕药支撑下的肉体的僵硬及颤抖和高度的精神紧张,由以上因素导致的结果是呼吸困难,胸腔憋闷。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配合医护人员做呼吸等动作并且要在仪器工作舱里坚持35到40分钟!

早晨听看门大爷说为了配合教学和科研,他们这些正常人都做过核磁共振,有些人在工作舱坚持不下来中途退出,我心想自己能不能挺住?

进入工作舱之前工作人员让我手里握住一个和外界相联系的橡皮充气小球,告诉我坚持不住用力捏,就可以中途退出。事先我曾经设想在舱里背诵毛主席语录,励志诗词或熟悉的口诀等,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使我胸部发闷,喘不上气,小周大夫看出我的不安,鼓励我说:大爷,坚持住!

在进入漫长的,漆黑的似乎穿越时空黑暗之前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小周透过镜片折射出得坚定眼神。令我心中一震,对,必须坚持住!在漆黑的工作舱里,我才知道头罩和塞在耳朵上厚厚的耳套的作用是起到减弱刺人心肺的尖锐的噪声!

真是:“度时如年啊”,几次右手试图捏手中小球时,想到小周坚定的眼神,激发了我的斗志,终于耳畔的刺耳噪声减缓减弱,当我从黑暗中冲出来时,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衫!

接下来的环节就轻松了,出了门接过妻子的抗帕药一饮而尽,冲出大门,在阳光照耀下的操场做跑,跳,一字步的大步走等动作,很快药效发挥作用,当我步入大厅时,看门大爷用诧异目光看着我说:怎么正常了,这人!

到了工作间,我自如的做完了第二个环节的核磁共振,仅仅用了二十分钟!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清华大学的何教授把我叫进操作间,指着吃药前和吃药后的图像对比对我说:你这帕病十年的病程就相当于五年的,现在做手术正当此时,一点不晚。

此时,已经中午11点多了,我们三口出了大门正想吃饭,迎面急匆匆走来二人,定睛一看,其中高个子戴眼镜的正是马博,她这是忙完了其它工作顾不上吃饭来这里根据核磁共振结果为我制定明天的手术方案!

我曾经在群里看到过一个信息:清华大学和马博团队有一个研究成果即通过核磁共振的图像在乱线如毛的脑血管中找到一条最佳路径把电极精准的插人到黄豆大小的核团上。

打个比喻,就像我国有了大飞机,使我国国防实力居于强国之首,而上述成果使马博团队更是如虎添翼!凭马博团队的实力和精湛的医术,即使没有上述利器也能十分有握做好每一列DBS手术,但是马博团队一切以帕病患者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一些医院以效益为首选的今天,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马博团队的医德,医风,医术难到不值得我们积极称赞和高度信赖吗?!


(文/周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