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生命时报:帕金森有555密码
生命时报报道图片
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出现异常时,会影响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况。然而,危害性仅次于脑血管病和认知障碍症,被称为“中老年身心第三杀手”的帕金森病,至今仍未被人们熟知。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副主任马羽、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请她们通过“555”密码帮大家深入了解帕金森病。
人群:老、压、伤、毒、传
“我国已有2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疾病正以每年10万新增病例的速度发展,到2030年将超过400万,将占全球患者的一半以上。”马羽介绍,帕金森病高发人群有5个特点:
老。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而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压。脑力劳动负担重的人是帕金森病的高发人群。在不到40岁的“年轻患者”中,性格急躁、压力大是很多人的共性。
伤。相信大家都记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拳王阿里用颤抖的手点燃了火炬。脑外伤,包括突发意外或频繁受到轻微的撞击,都会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
毒。经常使用、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人。
传。即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患有帕金森病,患病风险会增加4%~9%。
症状:数钞票、字变小、常失眠、动作慢、面具脸
“中脑位于大脑的中点,控制着眼球、肌肉、姿势等。”乔立艳介绍,在中脑里有个“加工厂”,即黑质,能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负责向大脑传递协调和控制肢体运动的信息。帕金森病会导致黑质中神经细胞部分凋亡,导致多巴胺缺乏,表现出下列典型症状:
数钞票。手指弯曲、颤动,像在数钞票或搓丸子,变换姿势后会消失,精神紧张时会加重,这种“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早期的表现。如果偶尔出现手指不自觉的震颤,一定要警惕是帕金森病的信号。
字变小。老年患者的早期症状更多表现为“僵直”,如果写字越来越小,字距逐渐变近,那可要小心了。
常失眠。失眠是个常见病,但如果经常辗转反侧,在床上不自主地踢腿、挥胳膊,甚至摔到床下,那可不是简单的失眠。
动作慢。上了年纪,难免会动作变慢。但帕金森病会使患者总是身体僵硬,动作缓慢,关节弯曲,还有些驼背,睡一觉后仍然没有改善。
面具脸。当面部肌肉变得紧绷时,患者的表情变化不再那么丰富,即使听笑话也是一副认真的样子。由于眨眼次数减少,眼睛常感到干涩,这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征兆。
治疗:心理、药物、手术、康复、照护
“帕金森病不会明显缩短患者的寿命,但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马羽强调。规范治疗能延缓病情,有效预防并发症。
心理。约35%~45%的帕金森病人伴发抑郁,亲友的疏导、心理医生的治疗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持。
药物。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时,患者脑内的多巴胺往往已经减少了一半。有些药物能外源性补充多巴胺,有些能增加多巴胺的神经活性,以及通过保护神经元,预防多巴胺减少等改善症状。
手术。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在头顶钻两个小孔,将脑起搏器植入特定部位,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也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康复。很多患者怕摔跤,不敢锻炼和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康复能提升患者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坚持有氧运动不但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性,还能预防和缓解便秘、失眠等并发症。
照护。从居室的光线到床边的护栏,从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到带撕拉扣、方便穿脱的鞋子,从座椅的高度到手边的运动水壶,从浴室的防滑垫到水温的设定,对帕金森病患者照看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保证他们生活质量的基础。
转自 生命时报 2014年4月11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