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文章

新闻中心

媒体文章

建科10年,这家医院走出医工结合、中西整合治疗帕金森病的路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字号: + - 14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李益萌 2023-04-11 08:09

  “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技术,我们以病建科,而不是以科看病,团队共同决策,让擅长的人做最擅长的事,这样对患者更好。”历时10年,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马羽和她的团队,走出了一条医工结合、中西整合治疗帕金森病的路。

  “西药、手术、中药、针灸等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技术,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要由医生来把握,如果中医能治疗,西医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马羽说。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也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建科的第10年。历时10年,马羽和她的团队,走出了一条医工结合、中西整合治疗帕金森病的路。

图片7.jpg

马羽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举办的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中获“优秀风范”称号。受访者供图

  以病建科,患者参与会诊了解手术预后

  2013年,马羽来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从零起步建立神经调控中心。马羽的科室很特别,同一个科室有着不同专业的医生,神内、神外、神经电生理、中医、康复、精神卫生等,科室内部即可解决帕金森病诊疗的多方面需求,影像诊断、药物调整、术后程控、中医调理……医生之间互相协作,内科外科、中医西医、针灸手术,成为了彼此的助力。

  “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技术,我们以病建科,而不是以科看病,团队共同决策,让擅长的人做最擅长的事,这样对患者更好。”马羽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图片8.jpg

马羽(中)与团队在神经调控中心会诊。受访者供图

  每周一下午,马羽及团队成员都会在神经调控中心会诊,比较特别的是,患者也会与医生们坐在一起,看着屏幕上自己的影像检查结果,听医生讲解情况。马羽表示,一是结合影像能够给患者提供客观的依据,了解自己是否能手术治疗,或治疗后能恢复多少。二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症状与哪些身体情况、生活习惯等有关,以便术后在相应的饮食、睡眠、情绪、运动等日常方面更加注意调节,这样个体化的治疗更有利于患者。

  医工结合,探索技术优化帕金森病诊疗

  该院神经调控中心发展的10年间,为了优化帕金森病的诊疗,马羽及团队探索了两项技术,一是神经电生理与AI技术结合的多维评价方法体系,二是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影像结合的HEMA影像。

图片9.jpg

马羽团队在进行研讨。受访者供图

  马羽介绍,帕金森病大多是通过量表评估,相对主观,医生扳一扳肢体,让患者转转身,做几个基本动作,判断是否属于这个疾病,大致了解严重程度,可以满足内科医生的调药需求,但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量表评估精准度不足。

  帕金森病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的问题在于某一肌肉或肌群的收缩或运动协调功能异常,而不是与肌纤维或神经肌肉传导相关,基于这个特点,身兼该院神经电生理室主任的马羽,没有采用传统针极肌电图检测方法,而是将康复医学领域的表面肌电图应用在帕金森病的检查中,更为整体地判断肌肉及肌肉群的运动功能状态,并利用AI技术分析肌电幅度、频率、模式等不同数据,以此确诊帕金森病,分析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10年的数据积累,形成了神经电生理评价方法体系,将帕金森病的症状指标客观化,成为该中心常规的检测手段之一,也是医工结合诊疗的一部分。马羽表示,希望未来这个方法能形成与量表评价相匹配的、更客观的工具,相辅相成。

图片10.jpg

马羽为患者脑部HEMA影像检查阅片。受访者供图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常规的核磁检查往往不能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功能状态的改变。马羽介绍,常规的核磁TOF序列展现的是血管成像,而能体现帕金森病患者与一般人群不同的,是另一个特殊的SNAP序列,“能看到血液动力学状态,评估血管内有效的血容量,就像暖气管中流过了多少热水。”

  该院神经调控中心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合作,在研究和分析700多例帕金森患者的核磁影像的基础上,用7年时间创立了HEMA影像。HEMA影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影像技术结合起来,让中医诊疗可视化。马羽举例,“我们曾经给一位6岁的小患者做了HEMA影像检查,发现其脑功能就像七八十岁的老人,状态很差,除了脑后循环,其他区域几乎没有血供,大脑无法工作,自然无法发挥功能。”

  马羽表示,这可以归属于中医气血不足的辨证,使用艾灸、小建中汤等调理脾胃功能,“暖气管里有热水了,相应脑区的功能就好很多。”她的团队在术后继续为小患者使用中药调理脾胃,提供手术后孩子快速“追赶式生长”所需的营养。

图片11.jpg

马羽(左)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DBS手术治疗。受访者供图

  中西医多学科整合,扩大手术适应症,提升治疗空间

  马羽表示,中医治疗能将患者身体状态调理到更适宜DBS手术的状态,扩大了适应症。她回忆道,“曾有一位患者服用帕金森治疗药物后会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而这是DSB手术的禁忌症。我们通过电生理、HEMA影像评估发现,这位患者是单一脑区的功能退化,仍属于帕金森病,是可以做DSB手术的。实际上,患者低血压与其体质太差有关。通过约两周的中药调理,患者的身体状态、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随后进行了DBS手术,术后情况基本稳定,可以维持日常生活。”

  马羽介绍,将脉冲发生器电刺激调高后,有的DBS术后患者出现了过于兴奋、夸大、冲动等精神症状,但降低参数又会导致运动症状加重。团队的中医面诊发现,患者的鼻头颜色红,与中焦不通有关,脾胃中的浊气上升会影响神志,因此针刺了腿上胃经的穴位,鼻子红很快好转,精神症状也改善了,在此基础上调高电刺激就没有问题了。

  “DBS手术改变了中枢功能,但外周循环、经络、身体状态等不配合,还是会影响中枢的发挥,此时通过中医的办法将身体调通了,再通过DBS刺激,脑部能够更好地吸收能量。”马羽说,“中医治疗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了更大空间的便利,也给患者更多希望。未来我们会继续研究,希望将治疗推进到治未病的阶段。”

责编:李爽

主编:张赫

校对:陈龙飞

摘自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