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文化
2018人民好医生跟诊记|乔立艳
乔立艳:全程管理阿尔茨海默病的先行者
跟诊时间:2018年5月14日
跟诊记者:李忠利
摄影记者:李丹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却不为大众真正熟知的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疾病会偷去人的记忆力,最终让患者一无所知、瘫痪在床,很多人也不知道这种老年痴呆症可以通过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在老年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症占到将近60%。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乔立艳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留给老年痴呆患者,也一直奋战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康复及科普的第一线。除此之外,其所领衔的神经内科在神经免疫病、脑血管病、眩晕及肌张力障碍疾病等方面均具有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
病人来了就不走了
记者来到乔立艳的诊室门口时,门口立着一个易拉宝,上面写着“神经内科神经变性病门诊——帕金森病”,其后详细罗列了早期发现帕金森病的简便方法。走进诊室,一位来自85岁的高龄女患者正在就诊,她因为姿势性震颤明显怀疑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希望服药治疗。老太太看起来精神依然矍铄,她告诉记者:“我是公费医疗,在哪儿看病都行,听说这儿挺好儿,就让儿子开车带我来了。”
坐在她面前的乔立艳温和平静,笑意盈盈,面对这位看似具有帕金森典型症状的老太太,她并没有直接回应其开药请求,而是建议旁边的家属先进行抽血检查,并且把之前的核磁检查结果带来,明确诊断后再考虑治疗方案。“您就先给我开药吧,我们单位两天后组织体检,到时再把结果拿给您。”老太太的语气里显露出一丝焦虑和着急。乔立艳温和如故:“药可以给您开,不过咱们用药不能着急,抢过这两天,您心安了,我的心就不安了。”
一番安抚,老太太终于决定第二天再来检查问诊。乔立艳告诉记者,震颤确实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这一疾病的主要表现就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或者是减缓,以及姿势平衡步态的障碍。但是,有震颤不一定就是帕金森,说着,她拿出一张白纸,迅速勾勒出了一张柱状图,详细分析了刚刚这位患者可能存在的六种疾病,其中既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病、老年性震颤,还可能是非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肝病、甲状腺疾病、焦虑等引起的震颤。根据患者描述和体检,她已经对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做了排除,但剩下五种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无论是基础的内科疾病还是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乔立艳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科学全面的诊断,她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患者的信任。许多患者首次就诊之后,便坚定地选择成为乔立艳的患者。门诊当天,便有一对来自保加利亚的华人夫妻前来复诊,其中55岁的女患者此前被诊断为动脉硬化,颈部存在斑块。一年之前,他们在回国的几天里偶然找到了乔立艳,按照她的治疗建议服用了一年的药物后,患者的斑块始终保持稳定,最新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LDL略高于正常水平,其余均未见异常。取完药之后,家属折返回诊室,认真地说:“乔博士,知道您特别忙,但我爱人下次出国复查,还希望能准确挂上您的号。”乔立艳立即取出一张名片递给了他。“太好了,太幸运了。”家属脸上立刻写满笑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位旅美华人归国后也是偶然来到了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乔立艳分析发现,患者的药物服用非常不规范,美多巴服用过多。作为一种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治疗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药量的规范使用,以尽量避免副作用。帮助患者调药后,这位华人再也没有服用过美国医生的药方。另一位患有视神经脊髓炎的女患者也在跟诊中前来复查,她告诉记者:“我在乔主任这治疗的,恢复得特别好。”
首创阿尔茨海默病全程管理
乔立艳在神经病学领域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她先是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了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又在美国阿拉巴马伯明翰大学神经病理学从事了博士后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症诊治方面具有颇高造诣。
乔立艳依然记得,自己上班的首日,一位先生带着妻子来到门诊,要求给妻子开脑梗死的药物,经过仔细的检查,乔立艳告知其妻患的不是脑梗死,而是阿尔茨海默病。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疾病,丈夫不知所措,不好的消息也一个个传来:迷路、不会穿衣、拿拖布处理大便、听不懂话、不吃药……现在患者已经不能起床,只认识自己的老伴,而残酷的事实还将继续,最终她将一无所知、一动不能动。
实际上,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早诊率相对较低,门诊中不少患者来就诊时已发展到中重度,增加了治疗难度。很多家属等到老人迷路、出现幻觉或者出现精神症状等情况时才带老人来就诊。曾经,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赶到了诊室,请求乔立艳为其母亲进行治疗,然而,患者躲在车里,始终不愿意下来。无奈,乔立艳只好走出门诊楼,推开车门,患者由于被害妄想症,蜷着身子藏在车后座的夹缝里。提到这里,乔立艳痛心疾首:“如果早些发现,早些治疗,老太太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涉及到一个人的尊严问题。”
遗憾的是,不少家属都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不足,认为老年痴呆治不好,因此放弃治疗。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通过药物、认知康复训练等,能减慢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缓解出现幻觉、迫害妄想等精神异常。这些经历让乔立艳主任不停地思索如何把当前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全部交给患者,于是,她结合了在美国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既往的经验积累,在神经内科率先开展了老年痴呆患者的规范的诊断、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治疗。针对国内对痴呆疾病护理的空白,乔立艳在国内开创覆盖阿尔茨海默病全程管理,早期疑似患者会得到预防知识,中期患者会得到先进的药物和认知康复治疗,晚期患者会得到痴呆特异性的护理及知识。
在神经内科的病房里,记者便见到了一对防治效果良好的老夫妻,老太太身形消瘦但看起来十分精神,她2014年因为出现记忆力衰退症状前来就诊,而“记不住近期的事儿”正是早期老年痴呆的典型症状之一。确诊后,老太太进行了住院治疗,其间她认真执行医生的建议,进行记忆力康复训练及相关药物治疗,自己也想方设法增强记忆,年届70还在背诵古诗。最近不久,老太太再次住院治疗。乔立艳亲切地询问:“您今天又背古诗了么?”老太太羞涩地笑了,坐在一旁正在吃午饭的老先生认真地注视着自己老伴的一举一动。乔立艳告诉记者:“老太太之所以病程进展较慢,正是因为老伴儿的贴身照顾,他们互相扶持,给了女患者很强的依靠感。”
实际上,对痴呆患者做全程护理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乔立艳坚信: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所有医疗行为的目标,为追求之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全方位服务患者
除了在痴呆等神经变性病的治疗上具有开创性之外,乔立艳也带领科室在其它神经疾病上做出了前沿探索。在门诊和病房当中,记者也见到了患有神经免疫性疾病、Meige(梅杰综合征)等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患者。乔立艳的患者中,以老年人为主,病情复杂多变。
很多老年人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为的就是见到乔立艳。一位老人说:“乔主任和蔼可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每次不耐其烦地解释,见到她,病就好一半了。”也有的患者坦言:我看病只找乔主任,她能把我们的病情解释得我们能听懂。乔立艳认为,神经科许多病防重于治,唯有让患者理解,他们才会更好地做到预防,从而真正发挥治病救人的职责。
除了细致入微地向患者解释,乔立艳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痴呆患者的家属情绪也十分关注。她告诉记者,许多患者家属找到她的时候已经濒临崩溃。“您赶紧给她治吧,您不治我就死了。”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脑功能障碍,常常做出令家属不解的怪异事情,比如把东西藏起来、生活习惯异常等。他们的作息像小孩子,白天叫不醒,晚上开始闹。许多痴呆患者家属患有焦虑抑郁的症状。乔立艳相信,对患者及家属的关爱是最好的治疗,在门诊她不厌其烦地缓解照料者的情绪障碍,最终事半功倍。一些患者家属在深入了解之后恍然大悟,由疾病引发的家庭矛盾得以化解。
除了治病,乔立艳还尽己所能帮助患者。病房里的医生告诉记者,一次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患者,患者本人有医疗保险和退休工资,但家属不仅把老人的收入拿去,一天也仅为老人订一次饭,还对医护人员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恶语相向。乔立艳果断召集大家,带头捐款,保证了老人的营养。经各方努力,终于说动了家属带患者出院,出院时面对家属的指责,乔立艳却说,下次我们还要这样。
为了尽可能提高公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呼吁社会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重视和帮助,乔立艳也多次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上传播科普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医师对老年痴呆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乔立艳先后举办了“2018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热点专题报告会”等诸多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她和她的团队还常常深入社区,采取科普讲座、患者教育和义诊等形式,把健康知识带到百姓身边。乔立艳常说:“什么时候,老年人能知晓自己的病情,适时就医,什么时候,家属能把病情和病人的情绪分开,就像我一样理解他们,我就可以歇一歇了。”
跟诊的时间很短暂,但乔立艳的忙碌却不曾止息,每周除了专家门诊、特需门诊认知障碍专病门诊之外,她还要兼顾科研、行政及社会服务工作。尽管时常筋疲力尽,但她依然会鼓励科室的大夫,病人的事就是我们最大的事,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编审 :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