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看就懂
“医”看就懂 | 立秋后如何正确养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是进入秋季的初始,阴阳二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但三伏天仍在继续,此时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导致秋燥症、肺系疾病等频繁发生。因此,夏秋交节之际,养生过季显得尤为重要。古人素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人要顺应四时养生保健,才可延年益寿。那么立秋如何养生呢?
饮食上:
少辛多酸,慎进补。《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还可适当食用一些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等,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又能调理脾胃功能。
起居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随俗话说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别太过于贪凉风、开空调,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有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但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保暖。
精神上:
立秋之后,肝气在秋天受到抑制,而肝又主情志,疏泄气血,这时候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气血失调而出现忧郁、心慌心悸、失眠、内分泌紊乱等。所以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可以通过练习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静心凝神,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上:
立秋之后,阳气收回,禁忌暴汗,不利于潜阴藏阳,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拳等。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中医调养:
润燥养肺又护肝。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找中医专家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方剂及艾灸等中医外治调理以帮助机体气机的运转,增强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就可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
日常养生:最舒服的养肺法:按迎香、叩肺俞。
1.按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2.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上一篇: “医”看就懂 | 霜降养生 舒服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