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园地 >>专题报道 >>“医”看就懂

党群园地

“医”看就懂

“医”看就懂 | 新冠转阴后为什么仍然耳闷、听力下降?

作者:赵雪琪 来源:耳鼻喉科 发布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继新冠带来的“刀片嗓”“水泥鼻”后,耳鼻喉科又出现了很多因“胶水耳”就诊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堵闷感”“听声不清楚,像隔了水”“耳痛”“耳鸣”等耳部症状。详细问诊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在感染新冠病毒转阴后1-2周内出现“胶水耳”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专科检查后不难发现,这些患者的中耳内可见琥珀色或淡黄色液体,并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这些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临床表现。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的中耳里“积水”了。因为积水的存在阻碍了声音向内传播,我们会觉得耳闷、听声遥远。不过,这个积水和我们洗澡、游泳之后耳朵进的水不一样,它存在于鼓膜以内,不是经耳道进入,在鼓膜没有破损时也不能经耳道排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它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常在感冒之后出现,在儿童之中尤易发生。那么,为什么感冒会引起中耳炎呢?这就要从连通鼻子和耳朵的一根小管道说起了。

6.jpg

  如图所示,咽鼓管是一根联通鼻腔后部和中耳的管道,当它功能正常时,会协助我们平衡鼓膜内外气压。感冒时,我们的鼻腔黏膜肿胀,鼻涕堆积,就有可能导致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堵塞,从而使中耳鼓室产生负压。而如果负压不能及时解除,中耳鼓室内就容易出现积液,引起耳闷、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

7.jpg

  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去专科进行治疗了。我们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重点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一般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控制局部炎症,促进积液吸收,同时应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鼓膜穿刺抽液等手术治疗手段。

8.jpg

  对于耳鼻喉科的疾病,我们常采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鼻喷剂、滴剂以及鼻冲洗、雾化等外治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起到控制炎症,减轻水肿,使咽鼓管恢复通畅。

  清代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言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鱼腥草、川芎、菊花、黄芩、苍耳子等五官科常用中药材中富含挥发油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可以直接作用于鼻道。从中医理论来说,肺开窍于鼻,中药蒸汽熏鼻也可荣润鼻窍,宣肺理气,起到疏风散寒、行气通络、滋阴润燥、芳香通窍、消滞散结等治疗效果。

9.jpg

  最后,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呢?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当然是第一位。同时,科学正确地擤鼻涕,防止鼻部感染逆行至中耳也是非常重要的。擤鼻涕时切勿两边同时发力,应按住一侧鼻腔,在保证另一侧略微通气时稍稍用力擤出鼻涕。如果鼻塞严重或者鼻涕过于黏稠不易擤出,可以短期内使用血管收缩类药物(不超过1周)和生理性盐水清洗鼻腔,来缓解鼻塞、清洁鼻道。清洗鼻腔不仅可以清除鼻腔分泌物,促进鼻黏膜的恢复,也可以通过冲洗减少病毒在黏膜上的附着,降低感染风险。但要注意的是,清洗鼻腔过于频繁会造成鼻腔干燥,损伤鼻黏膜,一日内1-3次即可,必要时遵医嘱增加至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