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左焕琮教授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及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
左焕琮(1945.6.6-2017.2.15),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晚清重臣左宗棠第五代嫡孙,重庆医科大学奠基人左景鉴之子,为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清华大学校内称为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原建设副总指挥。
左焕琮教授从业40余年间,被赋予医生、学者、教师、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在临床实践中,他开创了若干先河,曾荣获“卫生部突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终身荣誉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殚精竭虑、倾注心血,当之无愧的获得了“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的荣誉;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他深耕精造、开拓创新,成就了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从无到有或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退休后,古稀之年,他仍坚持出门诊、查房、上手术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奋斗而努力。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而左焕琮教授的出现,就如那颗璀璨的明星,闪耀了整个星空,为神经外科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左焕琮教授逝世6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此文纪念左焕琮教授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奋斗的一生!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炎冰主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张玉琪院长、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王贵怀主任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左焕琮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198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1983年留学日本学习显微神经外科。1996年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中日友好医学研究所,任执行所长,2002年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原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所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临床转化神经科学(英文)》杂志总编辑。
主要从事显微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在学术方面与日本东京大学长期密切合作。在神经外科领域贡献杰出,率领团队共完成7700例以上的MVD手术,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脑内禁区海绵窦部位的手术。曾先后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卫生部突出贡献科学家等荣誉,且成功摘得中国神经外科界最高级别个人荣誉奖——2016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终身荣誉奖。
幼承庭训,承父衣钵
提起左焕琮教授,世人都道他系出名门,为清末重臣左宗棠的第五代嫡孙,其父左景鉴是我国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然褪去层层光环,他——左焕琮,仍是我国神经外科一颗不朽的明星。
左焕琮幼时全家福
幼时,父亲左景鉴对子女管教严格,他经常反复对子女强调:“读书做人,先要立志”,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这在左焕琮教授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1957年秋,对于刚刚中学毕业的左焕琮教授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当时,他和妹妹左焕瑶随着父母告别了大上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繁华,举家搬迁到了重重山城——重庆。在这里,左景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医学事业,献给了无数患者,献给了人民百姓。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和左家“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家风的传承,左焕琮从小就选择了从医的道路。
左焕琮在北京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赴日研修,MVD造福百姓
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左焕琮教授兢兢业业工作学习1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于1982年调入当时正在筹建的中日友好医院,并在次年作为日本JICA资助的首批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研修,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外科大师高仓公朋,自此打开神经外科新世界大门。在日本学习期间,他首次接触了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患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被其神奇疗效深深吸引,随后通过观摩手术、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基本掌握了MVD技术。
1983年1月-7月,受中日友好医院派遣,赴日本国立医院医疗中心学习,与当时神经外科的医生的合影(前排右一左焕琮)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建科,开放床位26张,是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时最早建立的专科之一。同年,左焕琮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镜下MVD并获成功,成为中国MVD的先行者。
1985年,左焕琮教授将初步MVD临床实践整理成文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并于1990年因在国内率先应用并推广此项新技术而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
时至今日,MVD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凭借其安全、有效的优势成为治疗颅神经疾患十分成熟并常规的手术,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敏锐果敢,勇做时代“弄潮儿”
左焕琮教授不仅在MVD事业上“嗅觉”敏锐,引导微血管减压术在颅神经疾病领域得以大力推广和普及,极大解决了大部分颅神经疾病患者的痛苦,其自身具备的开拓创新精神也使他在神经外科其它领域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1984年,彼时,左焕琮教授还未任职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就已积极倡导推崇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那时的国内神经外科鲜有配备显微镜,而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已拥有2台当时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是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也是在那个阶段,左焕琮教授就有了组建脊柱育髓外科亚专业组的念头,为此他早早指派专门医师从事脊柱脊髓疾患的外科治疗,于是至1986年脊柱育髓外科亚专业组正式成立时,相关工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紧接着,左焕琮教授在国内又完成了多项壮举:1987年引进国内首部术中DSA;1988年即开展经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及其它脊柱内固定技术;1988年完成国内首例海绵窦肿瘤直接手术切除;1988年建立了6张床位编制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国内最早建立NICU的专科之一;1989年较早在国内开展颈内动脉海绵窦痿的介入治疗。
1992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床位扩至40张;五年间,科室的年均手术量也从200台次稳步提高至400台次左右,并率先应用了超声吸引器、CO?激光手术刀等新技术。1994年,左焕琮教授开始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在他主持下,研制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脑立体定向系统;1996年成立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专业组,可同时开展血管内介入及开颅手术治疗;1997年引入神经内镜并成立神经内镜专业组;1998年开始在国内较早开展直接经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结缘清华,花甲再创业
作为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建设的最早参与者之一,左焕琮教授在1995年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时,即应清华之邀参与规划医学学科。彼时,他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中日医学研究所,并出任执行所长。
2002年,左焕琮教授正式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很快便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工程物理系、物理系、航天航空学院等院的研究人员建立了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谈及选择清华的原因,左焕琮教授表示,过去的医学模式主要是经验医学模式,而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科研医学模式,临床医学和理工科研究相结合将成为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趋势。他恳切地说:“当时我已年过半百,要抓紧时间为医学发展再做一点事情。清华为我提供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多为社会做点事的机会。”?
2003年起,左焕琮教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年近花甲,离开优越的三甲医院,接手别人都不愿意尝试的“烫手山芋”,这在当时,惊起多少名家佩服。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二级医院在改革中受冲击最大,若医院技术力量、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要求,将被患者无情地淘汰,玉泉医院作为二甲医院,首当其冲。
左焕琮教授初入玉泉医院,面临的就是医院当时病床仅300张、职工500人、年收入不到5000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频死僵局。破烂家底、创业之途、艰难险阻,不断考验着创业者的勇气和意志。迎面而来的还有人才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要办好医院,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左焕琮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吸引一流的医学专家到一个新的环境工作,除了感情的沟通,更主要是专家希望得到一个比原来条件更好的工作平台和事业快速发展的机会。清华大学具有强大的基础学科(生命科学、理工科等)研究平台和资源优势,目前正向医学领域推进。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我将全力为来我院工作的医学专家们建造更好的硬、软件条件和工作环境。”
这一点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中心副主任、癫痫中心主任周文静回忆中被证实:“2005年底,几经周折,我决定来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建立一个新的癫痫科室。当时带着踌躇满志,又有些患得患失的心情,见到了左院长。那时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位思维缜密,却又不失风趣的长者,我最终的决心其实也和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有关。当时一起谈完了成立癫痫中心的具体规划和细节之后,我又趁着左院长的兴致,提起了我的待遇问题。难免有很多私心,觉得气氛也不错,于是侃侃而谈。左院长面带着微笑,并没有打断我,一直等到我不说话了,稍顿了一会儿,‘就这些?’,他仍然是用着浑厚的、沉稳的语气,‘如果你只是为了挣钱,我想有很多更好的方式!我这里会给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任何有机遇的地方,也一定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否则还要你们年轻人做什么?到我这里来,你会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你获得的最好的荣誉,便是「清华大学」这个招牌,虽然医院目前规模不大,但你把这块牌子用好了,可以四两拨干斤啊!’”多年以后,左焕琮教授这番话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周文静主任,并在周文静主任的播撒下,传递给周围更多人。
2015年,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合影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左焕琮教授不仅重视人才引进,还紧抓医院原本人才。他半道接手玉泉医院,对医院新老职工一视同仁,积极加速新老职工融合,让医院焕发生机。他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解决医院老职工的职称问题。左焕琮教授曾表示,之前这所医院是部委医院,没有承担教学任务,老职工的学历更多的只是本科,但是他们的业务能力强,为医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所以晋升职称不能只重学历,更要看重能力。
穷则思变,为改变医院条件相对落后、亏损严重的严峻局面,左焕琮教授没有因循守旧、顾影自怜,而是不断地找资金找项目,他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结合医院自有资金,建设了医疗教学综合楼,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左焕琮教授结合玉泉医院现状,因地制宜以功能神经外科和妇产科为切入点,确立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和引进有特色有规模的优势技术项目,并带动综合科室发展。他胸有谋略,从大局出发,既要鼓励重点科室的发展,又要扶持一般科室;针对不同的科室,设立不同的激励机制,使医院逐步体现出专科特色。左焕琮任职玉泉医院院长一职10余年,可谓功绩斐然;据统计,与2002年相比,2014年玉泉医院手术病人增加了3倍。
2015年3月20日陪同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在医院调研
在左焕琮教授自请接手玉泉医院时,原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正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担心的是他从管理中日友好医院这样大型的三甲医院到领导一个底子薄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如此大的落差他能适应和承受吗? 然左焕琮教授说:“过去的医学模式主要是经验医学模式而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科研医学模式,临床医学和理工科研究相结合将成为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趋势,我选择清华不是看现在而是看将来,我相信有清华强大的理工和生命科学学科群作后盾,经过多年努力奋斗,清华医学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定能实现快速发展令同行们刮目相看。”事实证明,左焕琮教授不仅说到了,更做到了。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此外,左焕琮教授还担任过清华长庚医院建设副总指挥的职务,为清华长庚医院的创立发展倾注了很多心力。他倡导由职业管理者管理医院,同时继续沿用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医院筹建期间,左焕琮教授全面负责医院的学科规划、人才引进等事宜,积极协调多方资源,与台湾捐赠方密切沟通、合作,为清华长庚医院的如期开业提供了重要保证。
勤育杏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自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并担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后,左焕琮教授不仅全身心扑在医院的建设发展上,还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临床锻炼时间和机会。他提出要大量积累病例,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鼓励学生一定要多操作、多练习。
同时,左焕琮教授也注重培养学生和青年医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努力创造机会把学生和青年医生送到国外学习,让年轻人接触更广阔的平台,接触世界先进技术和理念。故凡在他的科室和教研室工作过的年轻人,都有被他派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学习进修的经历,从中日友好医院到清华大学共派出过30余人,还先后邀请40多名国外学者来华讲学。左焕琮教授曾说:“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自己该把世界留给年轻人了。我需要做的就是腾出更多时间来想更多点子。我只是负责开路的人,做成了就交给别人,这样才能容纳贤士,才能做强做大。”
左焕琮教授不仅是青年医生工作学习上的良师,在生活上亦如是。正如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史洁医生在回忆中所说:“左院长鼓励我好好准备,争取通过日本留学,学习国外新技术、新理念的机会。并在日本留学期间,给予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他来日本开会的间歇会叫上我,同日本专家座谈,鼓励我好好学习并嘱咐我注意身体。”
即使学生们大多数已经毕业,有些在外省市或国外工作,左焕琮教授也不会忘记一个人,总是关心这个、挂念那个,师生聚会时挨个儿了解大家的近况,学生小有所成他会非常开心,学生遇到困难他会给予鼓励、提意见。他不仅对学生关爱有加,还关心学生的家庭,忧其忧,乐其乐,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经验。
2016年6月6日,与学生们在一起
在谈到左焕琮教授这位医者、师者、长者时,正像他的学生回忆老师的教诲时所说,“对后辈学生,他总是温和的讲道理,还常常用他自己的经历、感悟开导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而他博闻强识、精力充沛、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却又不怒自威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与他朝夕相对的学生、同事、朋友心中。”
不仅善行善为,而且善谋。在左焕琮教授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和医学中心副主任期间,他积极争取临床医学学位点设置,积极推进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医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培养水平的提高,为清华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积极推动清华与解放军总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合作,以提高清华临床医学的影响和实力。其中,在左焕琮教授主导下成立的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实现了清华各附属医院临床神经科室的整合及学科的合理布局,为该学科今后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9月10日,左焕琮教授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从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手中接过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的荣誉。他以左宗棠的两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与在座教师共勉。他,当之无愧!
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为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衍达和左焕琮颁奖
不辞辛苦,永立临床一线
于祖国的卫生事业,左焕琮教授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即使退休,也不意味着终结。古稀之年的左焕琮教授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后,又全心全意做起了神经外科大夫。他心系病人,坚持出诊,带教查房,亲自上手术台,继续工作在临床一线,因为每年慕名而来的手术患者都达近千人。直至因病突然去世的前一天,他心心念念、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病人,与同事聊天打趣也不离手术病情。
2015年10月,在病房检查患者术后情况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中心副主任王世杰医生在《深切缅怀恩师左焕琮院长》中说道:“就在2月13日,他老人家到我的办公室要茶叶沏茶,我给他沏了一杯茶,点了一支烟,并一起商谈今后的工作计划。2月14日老人家做了四台手术,当晚6点多给我打电话,安排15日的5台手术工作,哪知他老人家再也不能来到医院了!”
一杯茶,一支烟,竟成永久的回忆。左焕琮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弹指一挥间,从没有好好休息过,时刻都在想“怎么把临床做好,做么培养后继人才,怎么发展医院,怎么办好英文医学杂志,怎么把中国的神经外科推向世界”的左焕琮教授已离开6年,岁月无声、青史有痕,时间记得他走过的道路和付出的心血。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炎冰主任
发给本刊的寄语
左焕琮教授于1982年调入当时正在筹建的中日友好医院,于1983年作为日本ICA资助的首批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研修,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外科大师高仓公朋,并在当时首次接触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患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惊叹于MVD神奇疗效的同时,左焕琮对该术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观摩手术、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基本掌握了MVD技术。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建科,开放床位26张是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时最早建立的专科之一。同年左焕琮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镜下MVD并获成功,成为中国MVD的先行者。1985年左焕琮将初步MVD临床实践整理成文,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并于1990年因在国内率先应用并推广此项新技术而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时至今日,MVD已经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颅神经疾患的标准术式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为成千上万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左焕琮教授不仅仅是中国MVD事业的领路人,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他在神经外科其它领域也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早在1986年左焕琮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之前的1984年,他就积极倡导推崇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那时的国内神经外科鲜有配备显微镜,而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已经拥有2台当时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是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
左焕琮在建科初期就指派专门医师从事脊柱脊髓疾患的外科治疗,并于1986年成立脊柱脊髓外科亚专业组1988年即开展经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及其它脊柱内固定技术。1987年引进国内首部术中DSA。1988年左焕琮完成国内首例海绵窦肿瘤直接手术切除。1988年建立了6张床位编制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国内最早建立NICU的专科之一。1989年较早在国内开展颈内动脉海绵窦痿的介入治疗。1992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床位扩至40张,1987年至1992年年均手术量从200台次稳步提高至40台次左右,并率先应用超声吸引器、CO?激光手术刀等新技术。1994年左焕琮教授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在他主持下,研制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脑立体定向系统。1996年成立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专业组可同时开展血管内介入及开颅手术治疗。1997年引入神经内镜并成立神经内镜专业组。1998年开始在国内较早开展直接经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左焕琮教授不仅仅是一名勇于创新的神经外科大家更是一位神经外科医学教育家。他致力于科室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多次选派科室医师赴日本东京大学、国立国际医疗中心和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修,为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辞劳苦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办MVD培训班,言传身教,为MVD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推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积极倡导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创立并举办四届中日神经外科论坛开创了神经外科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先河,为中国神经外科走向世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左焕琮于2002年调任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离开了中日友好医院。左焕琼教授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的创建、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于炎冰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脑瘫治疗中心主任、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创治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6年及2018年分别获王忠诚青年医师及学术成就奖。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科研计划、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并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国家“973”计划课题。培养研究生20余名。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10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10部。曾荣获2013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度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
扫描二维码,前往于炎冰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张玉琪院长
发给本刊的寄语
与左院长共同工作的5年时光,我学习到了很多医院管理的经验、知识和方法。左院长无私地将他的毕生从医、从政的经验传送给我,让我能为清华的医学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清华梦。
从2011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开始,我与左院长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在多个场合谈及他在清华的创业经历,以及玉泉医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当时他已经担任了三届玉泉医院的院长,应该退休了,他在积极寻找接班人,继续带领玉泉医院迈向未来,为清华临床医学的发展做点事。我从与他多次的交谈中,看到他对清华大学的热爱,对玉泉医院的热爱,以及对清华大学临床事业发展和玉泉医院发展的担心和期望。这些都使我从不了解清华医学和玉泉医院,到有志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工作,左院长起到了极大作用。当我表明有意到清华工作时,他显得异常兴奋,亲自找王忠诚院士商谈调我到清华工作的事宜。他亲自打电话给我,我从他的口气中能够听出他的兴奋之情。他又找到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汇报此事,商谈引进我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工作的具体事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才引进的程序。今天,我能够成为清华一分子,为清华的临床医学发展做点微薄之力,并实现我的清华梦想,与左焕琮院长的积极争取分不开的。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筹建过程中,左院长积极动员在美国当神经外科医师的王劲教授回国工作,担任当时长庚医院的副院长。积极动员当时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王贵怀教授到长庚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积极动员当时美国的神经内科医师Hogen教授到长庚医院兼职神经内科主任。
清华大学是中国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之地,能成为清华一分子,是每一个国人的骄傲。我们这些从国内外汇集到清华大学的医生,能够为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发展做点事,不管付出多少辛苦都是我们的骄傲。在这个过程中,左焕琮院长是我们的引路人。由左院长直接引进或间接引进清华大学的医学人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清华大学临床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耕耘,以期在几十年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张玉琪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学术成就:中国首创“后颅窝手术:硬脑膜缝合/骨瓣复位术”(1997年)。王忠诚院士称为:神经外科革命性技术。协助王忠诚院士创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200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学术组织“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2005年)。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杂志影响因子在全国所有医学期刊排名第五(2008年)。全国学术组织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Brain Scinece Advances》杂志总编辑《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国家继续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副主编《儿童神经系统肿瘤》副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和临床》副主编参加编写教育部八年制和五年制《外科学》教材参加编写《黄家驷外科学》发表学术论300余篇。
扫描二维码,前往张玉琪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王贵怀主任
发给本刊的寄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曾经多次聆听左焕琮院长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及其海绵窦肿瘤手术的学术报告。那时他年轻有为,与日本神经外科界关系深厚,在国内神经外科界享有盛誉!与他深度交往,是在2010年后,当时正值王忠诚院士与清华大学促建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左院长是落地单位之一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院长,我与左老初识印象是他很随和,没有架子,思路博,见识广,几番交流后就已经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了,而且对现代神经外科发展的理念和认知是一致的,随后有幸作为左老的院长助理,一起促进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的合作和交流。2012年王忠诚院士离世后,与清华的合作依然继续,左老多次找我商量说:清华大学要自建一家附属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神经科学是重点学科神经外科要有特色且要做强,这样才能配得上清华大学的牌子,脊柱脊髓外科与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并希望我能搭档美国华盛顿大学王劲教授一起组建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几经左老真诚地邀请和院领导不懈地沟通,2014年底,我与王劲怀揣着梦想一起来到清华长庚医院,共同发展王院士未竟的事业!来到清华长庚医院,一切从零开始!左老不吝出人出招,帮科室渡过开科难关,在科室平稳发展后,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和二附院神经外科更是抱团发展、加强合作和交流,经常聆听左老的谆谆教诲和鼓励。当我在手术台上听到左老突发病逝的噩耗,不自由地悲从心生。我不仅失去了一位良师,也失去了一位挚友!您曾经慈祥地对我说“我要把你和王劲扶上马,送一程”,您虽然离开了我们多年,但我们难以忘记您的情怀与梦想,愿您在天之灵保佑我们神经外科事业兴旺繁荣!
参考资料
1.《左焕琮:为梦想的又一段征程披荆斩棘》.清华大学网站
2.《左焕琮院长访谈录》.清华大学网站
3.《李衍达、左焕琮荣获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网站
4.《永远的记忆:左焕琮教授》.神外资讯公众号
5.《李衍达、左焕琮荣获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网站
6.《从“好医生”到“好院长”》.《新清华》第1860期
7.《怀念:把一生献给医疗事业的左焕琮教授》.左氏文化艺术公众号
8.《开拓与创新:左焕琮教授纪念图文集》
9.《[人物]左焕琮:晚清名臣之后 开创中国神经外科领域三项第一》.神外前沿公众号
10.《上医人物 | 左景鉴:上医魂,重医人》.复旦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11.《神经外科“时光之旅”:神经外科究竟是源于何时、何地,国内又是如何发展神经外科?》.知乎
1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原院长左焕琮教授因病去世》.丁香园网站
来源 | 神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