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动态新闻

新闻中心

动态新闻

【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服务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发展

来源:清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0-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幕,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值此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后,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清华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学校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的五年,也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明晰建设路径、实施战略转型、加快发展节奏、践行职责使命的五年。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得到强化,中西医结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学教育教学职能有效增强,优势特色学科群逐渐走向成熟,专科专病影响力显著提升,医疗基础设施和条件大幅改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医药改革政策措施稳步落地,新冠疫情防控安全平稳,在建设人民满意医院、履行附属医院使命定位、助力清华医学发展中持续发力、不断前进。

落实公立医院党建要求,持续强化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

医院党委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规则》,明确了党委会议直接决策事项、院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提交党委会议决策事项和院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等三个清单。完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章程》的制定及核准,明确了医院的举办主体和使命定位,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求和中西医结合建设目标写入其中。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健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医院党委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落实应建尽建,强化支委会构成,担任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党支部书记占比超六成,为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奠定了基础。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把好政治关和医德医风关。同时,医院党委将干部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业务科室副职、党务岗位、院内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年轻业务骨干培养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18年以来,已先后选拔四批次85人次开展挂职锻炼。积极引导医疗和管理骨干入党,近五年共发展党员88人,其中中层干部17人。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建立为抓手,医院党委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设置专门机构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氛围。

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模式特色,医院迈入中西医结合建设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医院将中西医结合建设确定为战略决策、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学校的批准和支持以及卫生和中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于2020年12月经核准转型成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image.png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揭幕仪式现场

五年来,医院持续推进中西医结合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不断充实,500余名医护人员完成“西学中”培训,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干部完成全员培训,内分泌免疫科、针灸科推拿科、治未病科等一批中医特色科室组建开诊,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服务项目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形成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得到患者认可和好评。

 image.png

余艳红来院调研

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框架协议,在政策、资源、模式等方面对医院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从综合医院向具有清华大学特色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教学医院的转变与跨越,医院正以中西医结合建设标准和核心指标为抓手,围绕人才队伍、诊疗特色、服务模式、管理运行等扎实开展工作,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来院调研时,对医院的办医成效和妇产科、癫痫病、神经电生理等科室中西医结合、医工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表示充分肯定。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医教相长,积极参与医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医院作为清华大学的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临床神经精神学科和中医药学科的牵头组织单位,是清华医学学科建设特别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块主阵地,对于推进中医药教育进医学生课堂,探索非医学生中医药通识课教学,传播中医药知识、厚植中医药思想,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产生积极作用。

按照清华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医院在“组织-器官-系统”层次牵头组织神经精神系统课程,在“人-社会-环境”层次牵头组织中医整合课程。2021年,医院共承担包括本科生通识课、八年制医学生课、临床医学院和医工结合方向研究生课等1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一流大学布局贡献了力量。

发展优势、提升特色,以优质高效医疗技术服务人民群众

五年来,医院持续巩固和强化既有优势学科,不断创建和提升特色专科专病,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为整体特色的,技术和服务为科室特色的医疗服务格局。以神经精神学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特色专病、特色高新技术,在北京和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干部医疗科(老年医学科)、口腔科妇产科手足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技术和服务特色突出,区域内影响力达到前列。

image.png 

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玉琪教授正在主刀神经外科手术

医院将患者体验和人文关怀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设立治未病综合诊疗区、开办中西医联合门诊、优化诊间服务系统、开通远程医疗服务,满足患者差异化需求。建设共享设施、母婴小屋、残障绿色通道等关爱服务设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挂号缴费、检查化验单和影像结果打印等一批自助服务设备的投入运行使就诊服务效率显著提升,药品门诊预配系统和住院全自动摆药机的投用实现了药学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飞跃,官方微信服务号全流程查询办理服务、线上病案复印寄送服务等的开通促进了“掌上”医疗微服务的落地。

坚持自力更生、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和基础条件

image.png 

医疗教学综合楼外观

医院应用自筹资金完成医疗教学综合楼一期和二期建设,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医疗基础建设条件。

在清华大学协调下,医院在专项经费支持下实施了室外连廊、安保系统、楼宇节能等一批基础建设改造项目,使基础设施条件和整体面貌大幅改善。

专业高效、平稳有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不断完善议事决策、会商会诊和专班负责机制,持续健全疫情防控的技术操作、每日例会、约谈提醒和信息发布制度,形成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应对机制。主动研判、前瞻谋划,及时完成有关基础设施改造、门急诊区域调整、病区关闭合并、防护物资保供、家属区封闭管控、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应急缓冲区设置等,在清华大学支持下高效完成发热门诊新建,为医院感染防控和辖区疫情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image.png 

医院在综合体育馆支援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

医院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积极完成任务部署。依令快速抽组大批医务人员完成核酸采集、隔离医学观察点保障、疫苗注射、流行病学调查、定点收治医院支援等指令任务;妥善做好发热门诊接诊、留观病房值守、门诊预检分诊等院内防控工作,履行了公立医院职责使命,切实保障医疗秩序,实现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零感染,得到了清华大学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4名医护人员获评北京市抗疫先进个人,1个党支部、1个科室、8名医护人员获评清华大学抗疫先进。

image.png 

医院外景

医院在清华大学医学发展规划框架下,确立了建成公益性、教学研究型、开放式、现代化的具有清华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创新在综合大学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模式和特色的改革目标,坚定了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的使命定位。

展望未来五年,清华大学依然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医院依然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医院将持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特色建设、模式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着力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条件,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以改革为抓手,在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定措施、保落实,发挥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落实附属医院职责使命、助力清华医学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