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脑起搏器采用恒频电刺激,即医生程控调节刺激频率、脉宽和幅度,对患者大脑核团进行单一频率、单一脉宽和单一幅度的电刺激。丘脑底核(STN)高频电刺激(HFS)在临床中能够对帕金森病患者(PD)的基本运动症状带来持续的、长期的改善,但是,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的中线症状,如冻结步态(FOG)的改善效果不佳,且往往会造成继续恶化。 冻结步态作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常见且具有严重致残性的症状,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主要表现为患者突发的短暂性不能迈步,因此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几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Giladi 等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左旋多巴治疗可促进冻结步态的发生。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左旋多巴治疗可促进冻结步态的发生或是对其无改善作用。另有研究报道,接受 DBS 的患者冻结步态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长均得到改善。但更多研究表明STN-DBS 只可改善对左旋多巴敏感的步态异常和冻结步态,对大多数的冻结步态无效甚至会诱发和加重冻结步态。 虽然冻结步态可以通过低频电刺激(LFS)加以改善,但其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是改善持续的时间。有证据表明,丘脑底核(STN)低频电刺激(LFS)只能改善部分但不是所有PD患者的中线症状,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短期内失去脑深部电刺激的主要疗效,导致对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的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失去改善,甚至出现恶化。即使长期采用低频刺激可以改善中线症状,但病人也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忍受主要症状的恶化。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寻找解决低频电刺激(LFS)产生耐受现象的方法。 在研究发现刺激频率与人体运动节律调控相关性的基础上,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首次提出了脑深部变频刺激疗法(VFS),可根据运动节律的受损情况,对大脑核团进行变频交替电刺激,在刺激过程中自动改变频率或者频率组合。变频刺激疗法突破了国际现有的单一高频刺激治疗范式,进而研发了全球首个变频刺激脑起搏器。 首例采用该疗法获得临床受益的PD患者病例发表于2015年10月的《Parkinson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文章报道了采用变频治疗的参数对其冻结步态的治疗效果。 目前,变频刺激疗法已在ClinicalTrials上完成临床注册,并进行了超过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变频刺激不仅能够改善帕金森病的肢体症状,获得更好的运动评分改善,而且还解决了原有刺激模式无法解决的冻结步态等中线症状,步态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更多的研究在持续进行中。